《杜甫传》读后感1000字

他是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与诗仙李白齐名“李杜”。他悲天悯人,毕生壮志未酬;他大笔一挥,满纸岁月的伤痕。

幼年的杜甫可谓是衣食无忧,他出生在鼎盛的唐朝,见证了这个时代的衰落,他是名仕之后,他也曾年少轻狂过。是那个时代迫使他成长,迫使他蜕变。他少时爱好剑舞,九岁便惯于书写大字。他也曾写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他也曾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将屈原,贾谊,曹植等古人都不放在眼里。

在作者看来幼年直到青年甚至壮年时的杜甫是无忧的,是狂妄的,也是看不清现实的一名游子。书中这样写道“青年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能够使他有裘有马,允许他用放荡与清狂来鄙视人世的庸俗,可是却没有能够使他放开眼睛直视现实的生活——只有由于现实生活的认识与体验才能在一个诗人心里燃烧起对于人民和国家的热爱,这对于杜甫还要有所等待,等待到他丧失了裘马,同时也放弃了放荡与清狂的时候。”

待到杜甫真正开始正视现实之时已是年值二十又九。在作者看来,《望岳》是杜甫值得一提的佳作,“大约在他二十八九岁时,他写出来他的诗集里最早的诗:《登兖州城楼》和《望岳》。前者是一首普通的律诗;后者却像我们在前边所说的,是一个宝贵的萌芽,预示着将来伟大的发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将杜甫心中的抱负与期望表露无遗。

天宝三载四月,满怀抱负的杜甫在洛阳遇到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这一年,杜甫三十三岁,李白已经四十四岁了。这时杜甫的诗刚刚建立起自己的风格,而李白已经完成了不少的名篇。两人相见恨晚,相约同游梁、宋。之后,杜甫又到齐州。过了4年,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人们是总喜欢作比较的,尤其是生在同一时代的名人。李白生于盛唐,他写的诗,浪漫奔放,受到当时的游侠和求仙风气的强烈影响,游侠和求仙不仅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他诗歌的一个鲜明特色。可杜甫却是完全不同的,在他的一生中,极少有这种生活,唯一涉及到的,还是他与李白携同云游的日子里,他写的诗,大都沉郁顿挫,带有深深的悲慨色彩。

二人分手后,再也没有相见了,“石门上的金樽也没有‘再开’”。李白在分别后又陆陆续续结识了许多好友,他的诗中也再没有他了,而杜甫却愈加思念对方从而留下许多名句,直至李白离世。李白像是雄鹰,向往无际的蓝天,不会为了某事或某人牵绊太多,他喜爱漫游,喜爱新事物,所以他是浪漫的,极具个人主义色彩;而杜甫却在这方面显得更一往情深些,他喜欢怀念美好的往日,因此也对现实认识得愈加透彻,所以对黑暗十分敏感,显得更为忧时忧民,悲天悯人。

若李白的人生让人啧啧称奇,而对杜甫的人生则只有一声长长的叹息。杜甫的人生可以说是悲惨的,他是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是个悲剧。他对社会抱着无限的希望,最后落得极大的失望。落第,被贬,流亡,战乱,家散,国破……最终也逃离不过一个贫困潦倒,郁郁病终的结局。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有裘有马,我们有未来,有希望。也许成长的路上,我们也会不断的经受打击,不管人生经历什么,甘甜也好,苦涩也好,都需要多几分耐心和勇气。人生路上,有的人怀着梦想来了,有的人捧着破碎的心离开,故事每天都在重演。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愿我们都是被光照耀的人,一身温柔满怀暖意。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