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的歌声》读后感300字

【第1篇】

《马兰的歌声》读后感

《马兰的歌声》这本书讲的是在河北省阜平一个叫马兰村的偏远山村,邓小岚老师走进乡村,将自己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教育乡村孩子们学习音乐,组建了第一个小乐队,一起创建了马兰村的“儿童音乐节”,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有无数像邓小岚老师一样的“蜡烛”甘愿放弃平稳的生活,将自己献给大山里面的教育事业。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被工作人员搀扶着走进人民大会堂,她手腕、手背和指头的关节处都贴满了膏药,上楼梯时步履蹒跚。这位身患多种疾病、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改变了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的“燃灯校长”已然成为基层教育的标志性人物。她作为获奖代表发言时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会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走进乡村,乡村教育制度也会得到完善,大山里的孩子能得到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环境和知识,中国未来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第2篇】

《马兰的歌声》读后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纪录片《马兰的歌声》,带着对这件事的好奇,我阅读了《马兰的歌声》这本书。在书中,主人公邓小岚为了孩子们的无私奉献,最终让歌声飘荡在马兰村令我无比感动,马兰小乐队不仅给当地孩子们带去了音乐,更给他们带去了生活的色彩,手风琴手王金龙、小提琴手陈鑫、刘爱玲等人都因为音乐对生活、对自己有了美好的希望。在故事中,马兰乐队还前往了北京,在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上做了表演,当观众得知这些孩子来自三百公里外的一个贫困山村时,全场被震惊了,但而后又报以了热烈的掌声。邓小岚表示,这些孩子不仅能拥有歌声里所蕴藏的美好的梦想,还能把它持续下去。

这个作品,让我了解到了许多,邓小岚奶奶的行为让我看到了红色背景下的乡村教育呈现出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极具历史传承感;孩子们的努力让我看到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天真淳朴;在马兰乐队需要帮助时捐赠物品的人们,让我看到了奉献是会有回报的。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