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的歌声读后感600字

梦 想

——读《马兰的歌声》有感

马兰村,是一个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那儿山美、水美、人更美。那儿的人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那里原是《晋察冀日报》报社驻地,1943年,日军包围了村子,让村民们交代报社设备藏在哪里,可乡亲们宁死不屈。那儿的人善良淳朴,他们真诚无私地抚育了邓小岚老师三年。六十年后,当小岚老师再次来到这里,却发现这么美丽的地方却没有音乐,孩子们每天伴着鸟儿动听的歌声上学却没有人教他们唱歌。于是,为马兰村找回失去的歌声,用音乐点亮孩子们的童年成了邓小岚心中最大、最美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小岚老师发动家人朋友捐款重建校舍。十几年里,一次次地往返于北京和马兰村,义务教孩子们唱歌、学习乐器,并组建起了马兰村第一个小乐队。渐渐地,音乐融入了马兰人的生活,孩子们会在田间地头唱歌,大人们也会抢着拉手风琴,留守的儿童会为远方的亲人拉起小提琴。跳动的音符、飞扬的旋律呼唤影响着孩子们成长,让他们变得开朗、健康、自信。在小岚老师的组织下,他们还办起了马兰儿童音乐节,并走出了大山,走上了北京春晚的舞台……

如果说这本书中有什么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就是梦想。正因为有梦想,所以小岚老师能退休后仍不辞辛苦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能克服重重困难让一群山里的孩子学习乐器,爱上音乐。正因为有梦想,袁隆平爷爷才会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只为让世界人民不再挨饿。正因为有梦想,“百米飞人”苏炳添才会17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挑战着每一个0.01秒的极限,最终成为了第一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黄种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正是因为怀揣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伟大“中国梦”,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努力拼搏着……

我喜欢《马兰的歌声》这本书,通过它,我读懂了小岚老师的梦想,透过它,我读懂了更多伟人们的梦想。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绘本,不仅仅是一个暖心的音乐故事,它更是一本传递着正能量的红色经典。少年强则国强,愿我们每一个少年都能怀揣梦想,砥砺前行!是的,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