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斯蒂娜·罗塞蒂《歌》爱情诗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06 07:38:17 我要投稿!
〔英国〕克莉斯蒂娜·罗塞蒂《歌》爱情诗鉴赏
当我死了,亲爱的,
不要为我唱哀曲,
也不必在墓前植玫瑰,
也无须柏树来荫覆;
由草儿青青长在头上
承受着秋露和春雨;
要是你愿意,就记得,
要是你愿意,就忘去。
我将感觉不到雨露,
我将看不到荫影,
我将听不见夜莺
唱着像是哀吟的歌声。
在那幽冥中我入了梦,
那薄光不明也不灭;
也许,我还能记得,
也许,我忘去了一切。
(方平 译)
克莉斯蒂娜·罗塞蒂曾有过幸福的爱情,但终因健康的原因和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未成功,以至在晚年过着孤独隐居、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燃烧在罗塞蒂心中爱情的火花并没有泯灭,她的心中时时荡起青年时代爱情生活的涟漪和爱情破灭留下的深深烙印。《歌》这首诗就是那样真挚、缠绵感情的写照。
当两颗心爱得最热烈、最钟情的时候一旦失去一方,必将给对方心灵上造成极大的痛苦和创伤。诗一开头,诗人就要求“亲爱的”情人在自己死后节哀,“不要为我唱哀曲/也不必在墓前植玫瑰/也无须柏树来荫覆”,而是自己宁愿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由绿茵茵的草儿相伴,承受着秋天的雨露和春雨的沐浴。这仅仅是死者对生者的一种要求吗?不,它是死者对生者爱的表现。她爱他爱得那样深切,那样挚着,那样热烈,她一旦“死了”,离开了他时,她怕他过于悲伤,所以她才祈求他节哀,甚至要他“要是你愿意,就忘去”。这难道不是爱吗?这正是一种宽厚仁慈、情真意切的爱的体现。
如果说上一节是在一种假设中,死者对“亲爱的”情人的虔诚的祈求,那末,下一节则是死者对自己爱情生活的哀怨的回味。“我将感觉不到雨露/我将看不到荫影,我将听不见夜莺/唱着像是哀吟的歌声”。这几句,同上节相呼应。在上节中,她祈求“亲爱的”节哀,不必为自己“唱哀曲”、“植玫瑰”、“柏树来荫覆”,那末,很自然的,就感觉不到“雨露”,看不到“荫影”,听不见夜莺“哀吟的歌声”。这是诗人带有悲剧性爱情生活的哀婉回味。罗塞蒂终身未婚,晚年过着孤独、隐居的生活,只把精力投诸侍奉父母和为别人做好事之中,但青年时代对爱情的追求却时时在心中忆起。这种渴望和追求爱情而又无法实现的矛盾心情,反映在诗中,就是下二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在那幽冥中我入了梦/那薄光不明也不灭,也许,我还能记得/也许,我忘去了一切”。诗人把对爱情的向往寄托在梦中的回忆,那“不明也不灭”的薄光,正是爱情在心中荡起的涟漪,它是不会泯灭和消失的;它时刻撞击着诗人的心胸,使诗人涌动着不安、迷茫的情思。诗人无论怎样想忘掉过去的一切,但是,爱是不能被忘记的。“也许,我还能记得/也许,我忘去了一切”,正是诗人想摆脱爱情的痛苦而又无法摆脱的缠绵悱恻情感的心理。
罗塞蒂的诗清新、哀婉,如情人的窃窃私语,娓娓动听,悠然入耳,在如诉如泣地倾吐着爱的痛苦和缠绵。同时,也溶入了她悲剧气息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