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戏匣》原文_作者:相裕亭
康家是盐区的大户,鼎盛时期,有着“驴驮钥匙马驮锁”之说。可见,当初,康家的庭院有多大,开门的钥匙、锁头,都要用驴马来驮,了得!
康家戏匣,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至今,盐河两岸,上了岁数的老人们,提起当年康家戏匣,还禁不住连连啧舌:那玩意,奇了!月明星稀的静夜里,那小小戏匣里传出的唱腔,顺着淙淙流淌的盐河,能传出十几里外去。
现在想来,那就是一台东洋人玩的留声机。不过,在那个连电灯尚不知何物的年代里,康家老爷子能整来那么个手摇式的戏匣,不亚于当今哪位款爷购来一架私人直升飞机。为此,康家老爷子爱如珍宝,专门请来苏州匠人,做了一个颜色与之匹配的黄花梨木的戏匣子。
庚子事变时,康家老爷子死于战乱。饱受炮火洗礼的康家大院,落到大少爷康少千的手上时,他算是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一改老爷子创业、守业,严谨持家的作派,玩起了坐享其成的招数——卖家产。
康家的家产有多大?多厚?无人估得清、说得透!只见康家大少爷一件一件典当着卖,先珠宝、后字画。后期,康大少爷染上了鸦片,且一发不可收!家中的瓷缸石佛,硬木家具也往外搬。等到康大少爷把老爷子传给他的那台留声机也搬进盐河码头的“容古斋”时,容古斋的老板就猜到,康家的家底子大概是到了水干拿鱼的时候了。
果然,没过两年,康家大院被人抵了债!不过,那时间,康家大少爷已经死了0临到康家第三代长孙康小米来拾掇残局,他领着一家老小搬出祖宅,可怜巴巴地跑到盐河口盐工们“滚地笼”的地段儿租房子住。可想而知,康家到了什么地步!
这人世间的事,如同飞蛾、昆虫一般飞一辈儿,爬一辈儿。康家老爷子,用尽毕生精力,把康家的产业推向辉煌,轮到康家大少爷时,便换了一种逍遥自在的活法,将康家的老底子翻弄个底朝天!赶到康家落草为民,康家的长孙康小米做梦都想让他们康家东山再起。然而,时局不由人!轮到康小米励精图治、追寻豪门的时候,此地已经解放了。所幸的是,那时康家没了庄园、没了盐田,无需人民政府将他们康家“扫地出门”,他们康家先行一步,反倒落了个“一身轻”。康家的祖宅还在,康家的诸多珠宝、古玩字画,还在世间广为流传。只可惜,康家的后人已无力追回了。
七十年代初,年近花甲的康小米,听说省城拍卖行要拍卖他们康家那件红极一时的戏匣子,康小米动员康家老少几代人,有钱捐钱,有物捐物,他想去赎回那件标志着他们康家辉煌的玩意儿,以警示后人,铭记他们康家的过去。
没料到,此时那戏匣的身价,已不在那台留声机,而是装留声机的那个黄花梨木做的戏匣子。玩古懂的人都知道,上等的黄花梨木有着寸木寸金之说。而康家老爷子做那个戏匣子时,正是康家如日中天的时候,所选用的木料,自然都是上乘的黄花梨木。
拍卖会上,拍卖师双手捧出那个看似骨制一般的康家戏匣子时,全场顿时一片默然!
拍卖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那个戏匣子的来历,随之,单臂一伸,报出了起拍价2000块钱人民币。
这在那个吃饭、穿衣还很困难的年代,已经是天价了。而对于早已“贫民化”的康小米来说,更是无缘与之叫板了!当天,他只带来290块钱。就那,还是全家人捏瘪了口袋凑起来的。
在康小米看来,当时,收音机已经普及了,那台老式的留声机,或许值不了几个钱了。但他,没有料到,拍卖师报出起拍价之后,“要价”却一路攀升,从2200块,到2400、2800……眼看就要往三千块钱上攀升时,康小米在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里,突然大喊一声:“三千!”
康小米的那一声呼喊,是放开喉咙、用足了劲,大声喊出来的,震撼了整个拍卖现场。但,无济于事。他要的那个“三千”,只停留了短短的几秒钟,很快,就被后面的三千二、四千所淹没了。
尽管如此,康小米还是暗自欣慰了许多。
在康小米看来,他们康家戏匣子,在他康小米这一代,总算是又回来了。虽说,只有那么短短的几秒种。但他,毕竟是拥有过。
(选自《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