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0 10:48:11 我要投稿!
月夜游宝石山记
都穆
壬戌秋,八月既望,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襄虞,携酒命舆,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瀰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
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其妙愈呈,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也!
夫兹山之游者众矣,大率于春而不于秋。脱或有之,又皆以昼而不以夜。如予辈之游,既值乎夜,复秋之中,天地朗然,纤埃不翳,幸可言耶!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而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而亦岂易得哉!
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之。前乎吾者,其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予独怪夫南宋之不竞,而山水之累之也。则斯游也,不几于喜极而悲者乎!愧予浅陋,不能追武黄公,负兹山矣。聊志之以遗山僧。
【翻译】
杭州西湖之畔,有个宝石山。山上一座石塔高耸云空,以它宁静秀雅的姿态俯视着这里的湖光山色,给秀美如画的西湖风光更增添了几分神采。这塔叫宝石塔,又叫保俶塔。
登上宝石山,可以眺望西湖全景。西湖四时景观不同:春日的柳浪闻莺,夏时的曲院赏荷,秋天的平湖秋月,冬季的断桥残雪,将西湖妆扮得风姿各异。至于那水波潋滟的晴日与山色空濛的细雨,更使它赢得美如西子、浓淡相宜的称赏。
在这美不胜收的西湖景色中,秋夜赏月似乎别具一种情趣。都穆怀着清奇的雅兴、超俗的襟怀,在弘治十五年(1502)秋登上宝石山,同友人一起纵眺佳景,玩赏秋月。
当他从山后登上山顶,正值夕阳西下之时。只见西湖万顷碧绿之中,闪烁着璀灿的金波。西湖南面的吴山,就象一扇护卫的屏障。其它若凤凰台、南屏山、万松岭、慈云岭,蜿蜒高下,环绕于左右,好似争先恐后朝宝石山趋奔而来。东边的钱塘江,在晚雾中显得浩渺无际,一片莽苍苍的颜色。而西部群峰,笼罩在暮烟翠霭之间,若沉若浮,若隐若现。
没过多久,夕阳西下,一轮皓月冉冉升起,挂在窗前。这正是农历中秋节刚过,西湖又别是一番景色,别有一种韵味。作者此刻,恍然若置身在广寒清虚之府。只见那皎洁的月华如同熔银泄满人间,宝石山上参天的松桧肃穆而宁静。微风轻拂,湖光荡漾。而随着月轮暗移,湖山也悄悄地变幻着它们的影子,因而呈现各种奇妙的景观。作者与友人一边赏月,一边痛饮,他们的身心完全融化在这湖山秋月的清美之中了。
西湖秋月,伴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皎洁、宁静的倩影是一般人难以享受到的。因为他们游西湖多在春天,即使偶而秋时往游,也多是白天。所以他们得不到这种明月高悬、天地朗然、纤埃不翳的心灵感会。因此,作者的心中,更加油然而生一种自得其乐的欣喜之情。
在文章之末,作者就自然物色与人事变迁抒发感慨。湖山月色,千古常新,而欣赏者的心情结局,却有悲喜之异。南宋帝王沉浸于杭州的山水胜景,肆意歌舞游乐,终至亡国的命运。这种悲剧的结束,不是可以发人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