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小至》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卷二《绝句》已介绍。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卒。五月,杜甫携家眷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至云安养病。永泰二年(766)夏初,移居夔州,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顾,让他主管东屯公田百顷,这样他的生活又暂时安定下来。《小至》当作于杜甫生活在夔州期间。小至乃冬至后一日。《千家诗》将《小至》改名为《冬至》,大概是因为诗中有“冬至”两字,人们对冬至又比较熟悉,而对小至却不熟悉。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杜甫除《小至》外,当时还写有《冬至》诗。

首联扣题写冬至刚过,春天就到来了。起句写天时与人事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着,此句既是议论又是抒情,一个“催”字让读者体会到了诗人所怀有的紧迫感。次句写了冬至的意义,冬至为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气温就逐渐升高了。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杜甫甚至说冬至后春天接着就来了,可见杜甫对事物的观察是多么敏锐而准确。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之情。

颔联承上运用比喻写冬至后,阳气逐步上升、春天逐步到来的过程。三句将春天比喻成一幅美丽的刺绣作品,绣女每天都在用五色丝线不断地刺绣着,春色也就不断地增加。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八引《唐杂录》云:“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功。”“弱线”一方面形容丝线很柔软,一方面又使人联想起绣女们柔弱的手指。四句将春天比喻成一支美妙的乐曲。葭,芦苇,此指芦苇内的薄膜,可蒙在管乐器的孔上。《汉书·王莽传》师古注:“葭,芦也。莩者,其筒里白皮也。言其轻薄而附著也。”六管,六律、六吕的合称。六律为阳,应一、三、五、七、九、十一这6个月。六吕为阴,应二、四、六、八、十、十二这6个月。冬至在阴历十一月,属阳。这句诗的意思是吹六管震动蒙在孔上的薄膜,发出了阳春之音。

颈联展望即将到来的早春美景。五句写河边的柳树等待腊月一过就会舒展自己嫩绿的枝条。腊月,即阴历十二月。六句写山坡上梅花想要冲寒冒雪开放。这两句诗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柳树与梅花期待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当然这也是诗人迫切心情的反映。

尾联以怀念故乡作结。七句写夔州与故乡虽然不同,但是两地景物的差别却不大。从中可见,他又在怀念故乡,由于此时生活比较安定,所以他的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末句写他让儿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杜甫不仅自己饮酒,而且和儿子一同饮酒,并且劝儿子干杯,可见他的心情还是相当愉快的。关于“覆杯”,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八解释道:“鲍照《三日》诗‘临流尽覆杯’,此覆杯是快饮也。公《坠马》诗云‘喧呼且覆杯中绿’,知此诗乃尽饮之义”。

一谈到杜诗的风格,人们就会想到沉郁顿挫,作为杜诗风格的主要特征,这当然是不错的。不过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了王安石的一段话,指出了杜诗风格的多样性:“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酝藉若贵介公子者。”一提到杜甫在夔州写的诗,人们总会想到他《登高》中的几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读罢《小至》,我们发现他对生活是那么热爱,是那么乐观,刚过冬至,就感受到岸边柳枝将要吐绿,山间梅花将要开放,并且与儿子一同开怀畅饮。所以广读一位诗人的诗,对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这位诗人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