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悲陈陶》题解,译文,注释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6-04 11:31:58 我要投稿!
悲陈陶
【题解】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冬。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书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血流成河,景象非常惨烈。杜甫那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之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平定叛乱而继续英勇斗争,展现了他在创作思想上已经达到了高妙的境界。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①,血作陈陶②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③,四万义军④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⑤,仍唱胡歌饮都市⑥。
都人回面向北啼⑦,日夜更望官军至⑧。
【注释】
①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②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斜,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
③旷:一作“广”。清:一作“晴”。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④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⑤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血:一作“雪”。
⑥仍唱:一作“捻箭”。都市:指长安街市。
⑦都人:长安的人民。回面:转过脸。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⑧“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官军:旧称国家的军队。
【译文】
初冬时节,从西北十郡征来的那些良家子弟,与安史叛军交锋,仅仅经历了一战便惨败而终,将士们的鲜血成了陈陶斜的水泽,汩汩流淌。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没有了声声战鼓,四下里死寂无声,可怜那四万义军竟然在一天之内全部阵亡。
那些野蛮凶狠的叛军战胜归来时,箭弩之上还在滴着大唐子民的鲜血,而且还高唱他们的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井之上。
京都的百姓都转过脸,面向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唐朝官兵早点反攻回来,更是盼望恢复往日里的太平生活,退敌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