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6-07 09:55:01 我要投稿!
乌栖曲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歌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素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古辞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内容较为靡丽。本篇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在内容形式上都推陈出新。
相传吴王夫差曾筑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西南姑苏山,上建春宵宫,与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前四句即紧扣题面,写姑苏台之黄昏。“乌栖时”三字不仅点出时间,同时将吴宫置于昏林暮鸦的背景上,也带有几分象征色彩,使人联想到吴国已出现的没落趋势。“醉西施”既是说与西施共醉,即沉湎于酒;也是说惑溺于西施,即沉湎于色。“欢未毕”三字,可见宴乐是从日间进行到黄昏日落,这黄昏日落却又成为长夜之饮的开始。而黄昏日落本身,也是一个没落的象征。
接下来诗人跳过长夜之饮的场面,以两句写姑苏台之黎明。“起看秋月坠江波”与“青山欲衔半边日”适成照映,以“起看”二字暗示沉湎于酒色中的吴王心态,——与处于狂欢极乐中所有的人一样,他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所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于是昼则望长绳系日,却依然出现了“青山欲衔半边日”的黄昏;夜则盼月驻中天,却依然出现了“起看秋月坠江波”的黎明。尽管夜以继日地行乐,然而欢乐仍然填不满精神的空虚。
于是诗的结尾有意突破《乌栖曲》古辞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为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通常情况人们只在穷途末路时徒呼奈何,岂有面对没完没了的欢乐而徒呼奈何之理?然而诗人通过这一不同寻常的呼告,暗示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乐极生悲”的意思。《唐宋诗醇》评道:“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略)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
李白的七古一般都写得雄奇恣肆,而本篇则偏于含蓄收敛,成为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是完全可能的。据《本事诗》载,李白初见贺知章,贺见《乌栖曲》叹赏苦吟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看来这话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