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作文1500字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4-20 12:22:38 我要投稿!
【第1篇】
【一脉情怀——巴蜀魂】
在距今五千年的华夏版图上,有一支队伍顶着凛冽的寒风向远处前行,希冀着有阳光出现在眼前。这是一支迁徙的部族,首领名叫蚕丛。
穷山恶水之间生存极难。蚕丛便教人渔猎.、饲蚕,使部族逐渐安定,人们脸上淡去的笑容又开始浮现……
商末,纣王荒谬,周武王揭竿而起,各方氏族纷纷响应,这只早先便不屈商朝,逃难的“蜀”,在杜宇的领导下,古蜀军队成为了伐纣联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队伍之一,是推翻殷商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一群身着兽衣的人,手持形状各异的青铜器,赤着脚,面上用颜料涂画着不知名的符号,正虔诚地向身前一株巨大的“神树”跪拜着,念念有词,祈祷着他们的勇士能够凯旋。这就是后世的三星堆,证明了中国有两大文明源——一个是黄河沿岸,一个是长江流域。
不知多少年后,有一青年,背负长剑,腰系酒壶,踏着步,自此方地域走出,摇头晃脑,嘴里就念叨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这便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青莲乡李白。
这片先人用勤劳与智慧开垦出的古蜀地域在代代蜀人的不辍辛劳之下,成了有名的“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片蜀人改造出的钟灵毓秀之地,人灵地杰,代有人才出。
这里是西汉最富盛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乡;是“一门三父子”便占“唐宋八大家”三席的苏洵三父子的家乡;是抗战解放的主力,挥洒热血之战场。
在这里,“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一代才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上演了一段旖旎的“凤求凰”。我们仿佛看见一对才子佳人执手走在廊中,外面细雨蒙蒙,莺莺燕燕正慌忙避雨。自青瓦滴下的雨滴敲在青石板上,青翠的树木倒映在水缸中,被乱雨打得扭曲,鸟鸣渐渐渺远,水面的云雾袅袅飘散······
我们似又看到有三人背着书箱,穿着草鞋,拱手送别父老乡亲,面朝雾气腾升的山间羊肠小道,吟诗咏典,期盼衣锦还乡。在宋朝最群英荟萃的时期也能声名远播,至今流传这一科考神话——父子三人同时中举。
近代革命的种子播洒在这里。“戊戌六君子”的风采至今仍传颂在我们口中,杨锐、刘光第以川人的气节号召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以求民族的觉醒;军号声划过天空,飘扬的红旗猎猎生风,无数将士咆哮怒吼着向前冲去,只为心中的信念:飞夺泸定桥,过若尔盖大草原,翻西岭雪山······挥洒了多少革命热血,埋葬了多少人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运筹于帷幄,指挥若定。这片沃土,催生了多少先烈奋不顾身、前仆后继——是谁以血肉之躯挡在战友身前,压住溅射的火光,挡住如林的枪弹?子弹将黄继光打成筛子一般。这一切更是向世界证明了何为军人,何为中国人——铁骨铮铮,荡气回肠!
现代,又是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掷地有声,改变中国历史。是富民强国政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以巨人姿态在南海画了个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大特区应运而生。从此,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无数奇迹诞生······
他们是中国历史星河中熠熠发光的星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乡——古之巴蜀,今日四川。
正是蜀地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的薪火传递,使得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浓墨一笔。而今,这把由精神火种点燃的火炬已然递交在我辈手中,我们要坦然受之,奋力汲取这份精神营养。要学那李白,坚定信念,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要学那豁达的苏轼,连遭贬谪又何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到一地,造福一地,尽心尽力,尽善尽美,敬业如此,留下苏堤,护一方百姓,弥留之际留下感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要同那“军神”刘伯承、朱德、陈毅、聂荣臻等几位川人将领一般有坚韧拼搏、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热情。用这些先辈的事迹来自勉,用他们的思想光芒来照耀内心,以此滋润身心,升华自我,为继承弘扬巴蜀文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