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特《伦敦》原文及赏析·〔英国〕

《〔英国〕弗林特·伦敦》

 

伦敦, 我美丽的伦敦,

不是落日,

也不是苍白、 翠绿的苍穹,

透过帘子一样的银桦树,

熠熠闪烁,

不是那一片宁静;

不是小鸟

在草坪上

蹦蹦跳跳,

也不是悄悄降临到

万物上的黑暗——

不是那一切感动了我。

 

但当明月悄悄地、 慢慢地,

在满天繁星中,

潜上树梢,

我想着她,

想着她离去时

在人们身上洒下的光辉。

 

伦敦,我美丽的伦敦,

我将爬入

树梢之中,

攀上明月映照的枝头,

这样,风

就会让我的血冷了。

(裘小龙 译)

人们对意象派诗歌接触渐多,便会感到它们的精致、凝实,同时也感到它的促蹇、单薄。这首诗则表现出了较为舒放、优美的抒情风度。开篇第一行径直发出赞美之辞;照常理,紧接着“美丽的伦敦”的赞辞之后,应是相应的补足形象,但这里却相悖而为,上来两组波折一个跌宕:“不是……/也不是……/不是……”两个句群用同样的副词,领起两组排比,形成两道波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所取的虽是相似的排比词,相似的排比句式,似乎在诗意上接近等值,没有大的相异点,然而它毕竟造成了澹澹不惊的排浪,激荡和推拥着读者的情感进程。这手法的闲散,酥松了意象派诗歌的固有的章法,而且,这里边也暗蓄着作者的一个心理倾向:笔遣苍穹、桦树、小鸟、草坪等宁静优美的意象,连缀成一道典型的英国田园风景线;而又对风景线冠以否定性副词,把读者带进一种审美期待:既然如此风光都并非为诗人所钟,那么,必有更令人神往的东西了,从而水到渠成地产生并完成了一个诗意转折:这便是明月离去时洒下的清辉。临了的一节,重蹈篇首之辞,近行转折之意,这是一种深度的衔接,其中有个“未来时”的典型细节: “我”将爬入树梢,攀上明月映照的枝头。“这样,风/就会让我的血冷了”。 “血冷了”暗示着心态进入静穆的化境,人和自然的默然认同,或许也是出于诗人对都市工业文明的抗拒,宣扬向大自然作永恒的逃避。美学旨趣的仙风道骨,决定了作品对意象派框式的某些突破的潇洒意态。由于意境的宽松,故能使诗中意象较为繁富一些,寄寓的心声也饱满一些。在意象群的荫庇下,情思是一湾可以听见喧响和窥见光斑的溪流。

(赵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