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磨课,要有定向观》教学反思
作者:孙佳丽 时间:2023-05-02 11:04:16 我要投稿!
研课磨课,要有定向观
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 孙佳丽
今天终于踩着比赛的节点,上传了终稿和录课视频。回想这一个多月的研课磨课,有欢喜也有忧愁。
首先来谈谈这次集体备课的收获。
一、备课研课,有定向观。
本次研修,以第六单元的“发挥联想与想象”为主要任务,采用团队研修的方式,聚焦课堂教学问题,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进行了重要研讨。在不停的交流中,改进教学设计,改善和创新课堂,希望能够生成一堂精品课,力求形成“定向观”的活动形态,希望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大单元的意识有渗入。
大单元教学现在是教学中的热点,但是在益阳并没有大面积地兴起,很多教师只是耳闻,并未真正地尝试大单元教学。通过此次备课研课,团队的老师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任务群“”能力的迁移“,这样的词汇,老师们不再陌生。
三、信息技术的融合有体现。
信息技术2.0的培训还未真正结束,但是,为了符合本次参赛的要求,团队的老师都有再次去复习巩固。比如在资源的搜索、下载上,视频的剪辑上,还有问卷星的使用上,都轻车熟路。
四、跨学科的教学有方向。
虽然这是一堂写作课,但是在导入部分使用的图片,有意识地加入了美术里的”添画“,把一个平淡无奇的图片,通过”添画“的方式,让美术里的联想与想象跟语文里的创作手法联结了起来。正如毕加索说;”我画为我想,而非我所见。“所以学科在某些知识点上是相同的。如果一个执教者都时时思考这些,学科的融合性也就强了。
五、 课堂文化有韵味。
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技能的提升。如从回顾联想和想象的区别到探究“发挥联想与想象的路径”,最后到实现有创意的表达。以问题驱动教学,在合作编故事之前,都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了一定的创新。公众号乃当下的一个较热的自媒体,也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将微写作安排在此,有一定的新意。课堂话语也体现了执教者的教育机智及人文关怀。无论是从思考、民主、创新还是关爱这几个角度来看到,都体现了课堂文化的韵味。
然而,这次的试课和录课的过程并不顺利。看上去一个很巧妙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在执教的过程中,却让执教者感觉困难重重。反思之后,有了新的认识:
一、只研不磨,实效甚微。
第一稿出来后,团队的成员都在讨论教学设计,但没有在改稿后,进行试教。这就导致,教学设计里的亮点、特色,都只是我们在线上看到的“好”。其实,这违背了真正的研课备课里的定向观。备课是属于策略研究,而上课才是临床研究,听课是比较研究,评课就是诊断研究,刍课是反思研究。很多老师都把重点发在了策略研究上,也导致我们的讨论维度单一,显出了维度的极不平衡。
二、经验感觉,缺少实证。
其实这个是属于上个问题的延申。今年的学生为全员摇号,在调查学情的时候,只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为慎重考虑学生的能力。全员摇号的学生,不阅读、少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所以“名著引路”这个环节的设置,如果没有图片和视频的切入,学生基本上没啥兴趣。对于学生的能力,评经验感觉,认为他们应该可以回答出来,结果串编故事的时候会跑偏,探究路径的时候会答不上来。
三、信息技术,实操待提。
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但是实操水平还亟待提高。像希沃白板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美,投屏技术还不能做到运用自如。
四、引导写作,未控方向。
在商讨教学设计中的能力迁移时,只考虑到了编故事的难度,因此删除了二稿教学设计中的“寓言故事”,但在录课中却发现,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教者又开心,又尴尬。因为怕束缚孩子的思维,所有没有指定方向,因此“科幻片”“惊悚片”全出来了,学生忽视了“有创意的表达”,没有把握好想象的要求。
所以什么是有效磨课?
我想应该活动主题有针对性,理论结合现实践的指导性,活动形式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时个蠢货,那就说明这一年你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我相信,经过这个月的集体备课,我们都收获满满,都觉得一个多月前的自己是个可爱的“蠢货”,因为我们都将奔向教学的“大聪明”。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