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诗以望岳为题者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此望泰山,作于开元二十四年25岁“忤下考功第”后、漫游齐赵之时,为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泰山古称岱山,座落在齐鲁平原,在今山东泰安境内,海拔1500馀米,山势雄伟,壑谷幽深,松柏苍翠,植被青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自秦皇汉武,历代帝王登极后都曾来此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秦皇泰山遇雨所封五大夫松,自今犹存。故又称“岱宗”,山下的神庙建制如皇宫。历史文化名人孔子、司马迁、司马相如、陆机等都到过泰山,至今山道有“孔子登临处”的标记。由于上述原因,东岳泰山向称“五岳独尊”。无怪青年杜甫到此即有高山仰止之企慕。

诗以一问喝起“岱宗夫如何”,不称“泰山”而称“岱宗”,就是强调其在五岳中的领导地位,“夫如何”的“夫”字以语助传达出一种自我商度的神情,也就使人感到泰山给人的印象是难以形容的。不是吗,——“齐鲁青末了”,齐、鲁是周代的两个诸侯国,而泰山山青、绵延不断,超越了两国国境,这还不伟大吗?“五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施补华)、“写岳势只‘青未了’三字,胜人千百矣”(浦起龙),这是大笔驰鹜,得远望之色。

次联写泰山的高峻,所谓一山之中气象万千。关于“阴阳割昏晓”一句,通常讲作山阴即北面和山阳即南面昏晓不同,即光线的明暗不同,这是抠字眼的讲法。有人则根据实地观察的经验,谓“泰山坐北向南,山脚下可见东西两面山峦对峙,至斜阳西下,则东面山峦的西侧不见阳光,暗若黄昏;西面山峦的东侧光照正强,灿若初旭。此即公诗‘阴阳割昏晓’之谓也。此景唯黄昏时分始得见之,而诗中‘决眦入归鸟’句,足证杜公望岳,正黄昏之时”(《唐宋诗新话》),这是以意逆的讲法,甚为可取。三联写黄昏望中之山景,山间暮霭蒸腾,使人心胸为之激荡;归鸟没入长空,叫人睁大眼眶搜寻,表明诗人选定的角度是从山下望山。

所以末联趁势抒怀,说自己定要登峰造极,从泰顶居高临下地望一望,那该又是一番境界,又是一番情趣吧。《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句所本。

要知道这是杜甫在经历了“忤下考功第”的挫折后写成的一首诗,可一点也没有垂头丧气的感觉,这一方面来自时代的精神影响,一方面来自漫游生活尤其是眼前泰山的陶冶和启迪。在诗中,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象,和积极开朗的内心世界是完美和谐地统一着的。诗既能大处著眼,又能小处落笔,而所有的描写都通向篇末的两句,即表现一种蓬勃向上的情操。故《读杜心解》谓:“杜子心胸气魄,一斯可观,公集当以此首”——这是兼年代之早与气象之大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