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李白·二年客东都》题解,译文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6-06 11:20:56 我要投稿!
赠李白
【题解】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三十二岁,这时的李白正为高力士所谗毁,被皇上赐金放还。夏初,李白经游东都,杜甫与之相会于洛阳,赠诗当在此时所写。
杜甫在洛阳客居的两年,所经历的无非是奸刁巧诈的事情。他对朱门大户的锦衣玉食厌恶至极,宁愿去吃食不果腹的蔬食粗饭,也不愿沾染上恶俗的腥膻之气。诗中抒写了自己厌倦京都仕途之中的令色机巧,羡慕山林归隐的情怀,可是又因为世上权贵之人的贪求,就连隐居求仙也不可得。写到此处,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又加深了一层,充满了对李白惺惺相惜之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行藏出处抉择的困惑。
【原文】
二年客东都①,所历厌机巧②。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③。
岂无青精饭④,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⑤,山林迹如扫⑥。
李侯金闺彦⑦,脱身事幽讨⑧。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⑨。
【注释】
①客:客居,旅居,即旅居他乡。杜甫本居巩县,为父守墓,暂居东都首阳山,故称为客。东都:即洛阳。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改称东京洛阳为东都。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九月,改东都为洛州。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705年)复称东都。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东京,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停京号,次年复称东都。
②所历:指所经历。历:经历,经过。厌:憎恶。机巧:机智灵巧,此指奸刁巧诈,勾心斗角。
③“野人”二句:野人:指没有官职的平民。对:指面对,相对。平民相对的即富人、官僚。腥膻(shān):《周礼注》:“犬腥羊膻。”食草类膻,如牛、羊之类,水族类腥,如鱼、鳖之类。在诗中统指富人所食之美味佳肴。蔬食(sì):即以粗米、草菜为食。
④岂:副词,表示反问,犹“难道”、“怎么”。无:没有。青精饭:即立夏的乌米饭。相传首为道家太极真人所制,服之延年。后佛教徒亦多于阴历四月初八日造此饭以供佛。
⑤苦乏:极端缺乏。苦:竭力、极。大药:指金丹。唐代道教盛行,统治者和一般士大夫很多人都好炼丹和服食金丹以求长生。资:物资、材料。
⑥山林: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迹如扫:谓足迹如扫过一样,便没有足迹。迹:脚印,足迹。扫:即扫除尘秽。
⑦李侯:指李白,侯是尊称。金闺:指金马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为等候皇帝召见的地方。彦:旧时对贤德之士的美称,也喻指有才华的人。
⑧脱身:指从某种场合或事情中摆脱出来。李白在长安醉中命高力士为之脱鞋,高以为耻,便跟杨贵妃说李白的坏话,李白自知不为高力士所容,于是自请放还,所以叫脱身。事幽讨:从事在山林中采药访道。幽:即涤幽静,指草木茂密之处。讨:寻求,探求金丹之妙法。意谓寻幽探胜。
⑨梁宋:指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方:将。期:相约,期望。拾:捡取。瑶草:古指仙草,传说中的香草。
【译文】
在我为父守墓,旅居洛阳的这两年时间里,凡是所经历的事情中,我特别憎恶那些心机狡诈、取巧伪善之人。
那些没有官职的平民百姓面对的是富贵人家日食美味珍馐,而自己却连粗米、草菜也不能饱食。
难道说就没有那种可以延年益寿的青精饭,让我吃了以后,也使我的容颜变得更加美好吗?
可是我知道,这里极度缺乏用来炼制金丹的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药材好像用扫帚扫过的一样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何谈炼丹药。
李侯啊,你曾经是皇宫金马门的贤德之士,如今,所幸摆脱了被奸佞之人馋毁的厄运,离开朝廷,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山林中采药访道,探求炼制金丹妙方。
如今我也要离开京都,有了到梁宋一带游览之意,到那时将要与您同行,希望能捡取到仙境中的仙草,炼制成不老的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