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6-06 15:32:50 我要投稿!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由于成都军阀之乱未定,杜甫并未即踏上还乡之路(而且以后再也没有能回到洛阳)。这时唐王朝内忧外患仍相当严重,当年(广德元年)十月,发生了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奔陕州的事件;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代宗得以还朝。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遂为吐蕃所有。翌年即广德二年(764)初,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正准备出陕谋生,二月即得严武再次镇蜀后的邀函,诗人于是重返成都。
此诗系有感于吐蕃入侵而作,诗题取王粲《登楼赋》感时念乱之意。首联点明题意、笼罩全篇,“花近高楼”是即目春色,“万方多难”是时事政局——此四字内涵极为丰富,概括了大乱虽平,然藩镇割据、战祸未息、宦官蠹政、吐蕃内侵,乾坤仍是满目疮痍。正因为处在万方多难之时,所以花近高楼亦不成乐事,适足引发伤心耳,此即所谓“感时花溅泪”也。
次联紧扣“登临”,写登楼纵目远眺春色。锦江源出都江堰,自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春色来天地”承首句“花近高楼”,犹言春色满天地,——“来”字拟人、化静为动,与下句“变”字对仗工稳。玉垒在今都江堰西北,为吐蕃侵蜀必经之地。盖自武后朝以来,唐与吐蕃和战不定,蜀西即是两间风云变幻的重要区域,即在去年,吐蕃就攻陷了川西三州,所谓“浮云变古今”自是就政局而言,这就与上句“春色来天地”写自然景物不同,织入了复杂的世事沧桑的感受。两句意境宏阔,也可以推广到整个国家局势。
然而爱国热忱使诗人决不愿散布悲观论调,而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寄予信心。“北极”即北辰,居北方天宇正中,其位置一定不改,此喻朝廷。所以诗人对入侵者发出义正辞严的警告,“西山”指连绵于理县、汶川一带的岷山峰岭,为成都天然屏障,而吐蕃入侵首先也就攻占这一带地方,故诗以“西山盗寇”呼之。“莫相侵”者,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杜甫写此诗后数月,严武即率兵西征,拿下了当狗城(在今四川理番县)、盐川城(在甘肃漳县),同时遣将在西山追击吐蕃(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拓地数百里,与郭子仪在秦陇一带的主力相配合,终于击退吐蕃的大举入侵。这是后话,而在写诗的当时,时局还较为严重,所以末联就本地古迹抒发感慨作结。
后主即三国蜀汉后主刘禅,作为一个昏庸亡国之君,本来不配享受祠祀,但沾了先帝和诸葛亮的光,也附列于先主祠旁。诗人说这个的言下之意是,当今皇上即代宗毕竟强于后主,后主尚能享受祠祀,大唐基业更不会就此灭亡。但这种比法,本身就是对皇帝的一种不敬,盖代宗庸懦、宠信宦官,与刘禅有相似之处,使诗人感到十分痛切。《梁甫吟》是诸葛亮躬耕时爱唱的歌,这里借指登楼咏诗,也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深切怀念,一个“聊”字,反映了诗人空有忧国之心,而不能有实际作为的无奈。
此诗表现诗人在流寓中对国事的忧念,情思沉郁,而境象壮阔,气势雄健,故忧而不伤;格律严谨而有流动之致(三联为流水对),历来评价甚高。浦起龙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沈德潜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