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上·有子之言似夫子》翻译

【题注】

《礼记》记述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以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杂事等,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本文“丧欲速贫”二语是一篇之纲,随后层层阐明,通过有子、曾子、子游等人的对话,还原了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小插曲——由于孔子是封建时代的圣人,他的话往往被弟子们奉为圭臬。但是,由于思想方法不同,对同样的话,弟子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子会根据老师一贯为人处事的态度来作出判断;子游则能够注意到老师讲话的背景、针对的问题来具体分析;曾子则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老师的话。本文所记,对今人分析、理解问题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原文

有子①问于曾子(此时孔子已卒)曰:“问丧于夫子②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一篇之纲)。”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一辨)曾子曰:“参③也闻诸夫子也。”(一证)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再辨)曾子曰:“参也与子游④闻之。”(再证)有子曰:“然⑤。然则夫子有为言之⑥也。”(开一解,伏末二段)

点评:贫、朽,非人情所欲。故而对于孔子主张“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提出了质疑,但并未言明质疑的根据。

曾子以斯⑦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⑧,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⑨也,死不如速朽之愈⑩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⑪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⑫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点评:子游重述了孔子持“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时,所处的特定情况及所论的特定对象。由此回应“有子之言似夫子”。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照应上文)”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⑬,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⑭,将之荆⑮,盖先之以子夏⑯,又申之以冉有⑰,以斯知不欲速贫也。”(以孔子之行,推知“速朽”“速贫”非其所言)

点评:“参也鲁”是孔子对曾子的评价,“鲁”即“迟钝”;而“有子乃能以中都与荆之事验之,可谓(孔子)知音矣。”

谢有辉《古文赏音》:“有子因所见而疑所闻,正是智足知圣处。曾子获闻一贯之旨,顾于斯言不知其有为耶?疑汉儒有所傅会于其间矣。”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

②问,当作“闻”。丧:丧失,此指失去官职。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弟子称老师为夫子。

③参:曾子,名参,字子舆。

④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国人,孔子弟子。

⑤然:确实,这样。

⑥有为言之:有所指而言,即“有所为言”。

⑦斯:这。

⑧桓司马:宋国司马(掌管军事)向魋(tuī),因系宋桓公之后,又称桓魋。椁(ɡuǒ):古代棺木有两层,内棺为棺,外棺叫椁。

⑨靡:浪费,奢侈。

⑩愈:较好,胜过。

⑪南宫敬叔:鲁孟僖子之子仲孙阅,曾失位离开鲁国,返时载宝物朝见鲁君。

⑫货:用财物收买别人,行贿。

⑬制于中都:指孔子任中都宰。中都,鲁邑名。

⑭司寇:官名。掌管刑狱。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去职。

⑮之:到……去。荆:楚国。

⑯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卫国人,孔子弟子。

⑰申:再,重复。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孔子弟子。

参考译文

有子问曾子说:“你听老师讲过如何对待失去官职的话吗?”(曾子)说:“我听到过。‘ 失去官职后赶快贫穷,死后赶快腐烂。’”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的确是)从老师那里听来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有子说:“既然如此。那么老师是有所指而言的吧。”

曾子将这话告诉子游。子游说:“像极了,有子的话真像是老师说的啊!过去,老师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老师说:‘像这样奢靡,(人)死了不如赶快腐烂的好。’‘(人)死后赶快腐烂’,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南宫敬叔回国,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君。老师说:‘像这样行贿,失去官职(以后)不如赶紧贫穷的好。’失去官职后赶快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啊。”

曾子将子游的话告诉有子。有子说:“是啊!我本来就说那不是老师的话。”曾子说:“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老师任中都宰时制定了制度,棺厚四寸,椁厚五寸,依据这知道(老师)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啊。过去,老师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时,打算前往楚国,就先让子夏去(打听),又让冉有去联系接洽,依据这知道(老师)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