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11 10:31:53 我要投稿!
【题注】
宋明时期,理学伴随着封建伦理纲常禁锢了整个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挣脱桎梏、剥去伪饰、呼唤人性、还之以自然纯真的反传统思潮,便在明代中后期异军飙起。李贽的“童心说”是个中翘楚,“公安三袁”与李贽友善,受其思想影响,袁宏道论趣便也从童心说起。本篇文章结构呈倒三角形,为人作序却撇开对象,先就“趣”“自然”以及二者关系反复辩说,待旨意申足,最后才以数语将所叙对象连接起来,看似喧宾夺主,实是欲擒故纵,极见特色。
原文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开篇即拈出一“趣”字,突兀警拔)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色、味、光、态并非实体,可望可感而不可即,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以之比“趣”,所以难得)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点评:这篇文章是说理散文,文章第一段先说了“趣”之难得,只有领会于心的人才知道它。再通过古今之人烧香煮茶、书画古董等“慕趣之名、求趣之似”的行为,表明这些只是意趣的表象,同时对附庸风雅却以雅趣自诩者予以蔑视。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童子之趣是“趣”之人生之至乐、是“趣”的最上乘、最高境界);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山林之人的“趣”是一种无上乐趣)。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市井之徒率心而行、无所忌惮的独乐之趣,是“趣”走向大众化、世俗化)。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点评:“趣”虽难得,却并非不可得。文章第二段提出“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的观点,其中“自然”二字是全文的中心,文章列举了自然得“趣”的三类人:“童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袁宏道既指出不刻意所求、无所束缚是他们得“趣”的共同点,也以自然实现的程度和内容区别了境界的高下。此外,学识义理遮蔽、束缚甚至支配人的本性,因而说年长、官高、品大有碍于意趣的获得。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③若伯夷,高④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点评:知“趣”之道,唯“会心”一途。最后一段,袁宏道指出陈正甫真正做到了“会心”,摆脱了种种束缚,回归自然,身心自由,得到了“趣”;表达作者了对友人及其作品的高度赞扬。
【注释】
①陈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
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其诗恬淡高远,有意趣。后人常有模仿其烧香煮茶以示高雅。
③介:耿介、有操守。
④高:清高。
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追求近似于情趣的东西,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就自认为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就自认为有了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没有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接近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味。品味越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越低级。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不忌讳,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管,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一些人,有情趣的占了一大半。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有谁能说品味像正甫君这样,官职像正甫君这样,年纪壮盛像正甫君这样,却又能够懂得情趣到这样的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