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卖柑者言》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11 11:33:39 我要投稿!
题注
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性散文,约作于元朝末年。刘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借卖柑者之口,尖锐地揭露了元末统治机构的腐败,文臣武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实质。全文语言犀利,构思新奇寓意深刻。结构上采用由远及近,由表入里的方法,使文章层次分明,逐步深入。形式上运用问答的方式,不仅深化了主题,还使文章情趣、词锋、气势和感情色彩都为之生辉。特别是卖柑者的侃侃陈词,反诘、排比句式连用,使二百余字的短文,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①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②,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③外以惑愚瞽④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⑤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⑥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⑦,果能授孙、吴之略⑧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⑨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⑩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⑪。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⑫,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⑬?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⑭。岂其愤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
①鬻:原义为“卖”,此处转作“买”。
②笾(biān)豆: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用以盛食物的容器。笾用竹制,豆用木或陶、铜制造。
③衒(xuàn):炫耀。
④瞽:盲人。
⑤食(sì):喂食。
⑥虎符:古代调兵遣将时所用的虎形兵符。皋比(pí):虎皮,此指虎皮做的坐褥。
⑦洸(guāng)洸:威武貌。《诗·大雅·江汉》:“武夫洸洸。”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具:才能,此指人材。
⑧孙、吴:孙武和吴起,春秋、战国时兵法家。
⑨伊、皋:伊尹和皋陶。伊尹,商汤时贤相。皋陶,舜时掌刑法的官。
⑩斁(dù):败坏。
⑪坐:白白地。縻:通“靡(mí)”,耗费。廪(lǐn)粟:公家粮仓里的粮食,这里指俸禄。
⑫醇醴(lǐ):味道甘甜、醇厚的美酒。饫(yù):饱食。
⑬赫赫:气势煊赫的样子。象:效法。
⑭东方生:指东方朔。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能言善辩,诙谐多智,《汉书·东方朔传赞》称之为“滑稽之雄”。
参考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很会贮藏柑橘,(虽然)经过严冬酷夏,(他的柑橘)仍然不会腐烂。拿出来还那么光鲜,质地像玉一般晶莹润泽,表皮金光灿灿。放到市场上,卖(的比别人高出)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我买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却干枯如同败絮一般。我很奇怪就责问他:“你卖给人家的柑橘,是打算让人放在盘中供祭祀、招待宾客用呢?还是为了炫耀漂亮的外观去骗傻子、瞎子呢?你这样骗人也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笑着说:“我以此为业已经好多年了。我靠着它养活自己。我卖它,人们买它,从来没有人说过什么,却唯独不能满足您吗?世上骗人的不算少了,难道只有我一个吗?(只不过)先生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当今那些佩戴虎形兵符、高坐在虎皮交椅上的人,耀武扬威的样子像是保卫家国的人才,(他们)真能拿出孙武、吴起那样的韬略吗?那些头戴高高官帽、腰垂长长衣带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很像朝廷的重臣,他们真能建立伊尹、皋陶一样的功业吗?盗贼兴起时(他们)不懂得如何抵御,百姓穷困时(他们)不懂得怎样赈济解救,官吏贪脏枉法(他们)不懂得如何禁止,法纪败坏(他们)不懂得怎样整顿治理,白拿俸禄、耗费国库(他们)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骏马,醉饮美酒,饱食鱼肉的人,哪个不是威风八面令人望而生畏,气势显赫令人仰慕效法呢?然而他们又何尝不是徒有金玉外表,内心满是败絮呢!如今您对于这些视而不见,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没有言语来回答。回来后仔细考虑他的话,觉得他像是东方朔那样能言善辩,诙谐多智的人。难道他是个愤世嫉俗的人?是借柑橘来讽刺世事吗?
赏析
《卖柑者言》约写于元末作者归隐之前、任江浙儒学副提举之际。刘基对元末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故以“满腔愤世之心”,写下这篇刺世短文。
作者入手擒题,道出杭州卖柑者及其“善藏柑,涉寒暑不溃”,进而着意渲染了柑外表色泽的美艳——“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并进一步说明柑因此而“贾(同“价”)十倍,人争鬻之”。这些皆为下文伏笔。接着笔锋陡转,一语道破柑的本来面目:“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由此,柑的金玉其外与败絮其中形成了强烈对比。作者惊讶之余,责问卖柑者:所卖的柑是用来盛在笾、豆之中祭鬼敬神、供奉宾客呢,还是炫耀其外表以愚弄蠢才和没有眼力的人呢?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甚矣哉为欺也!”前面的两个问句已造成气势,咄咄逼人,最末倒装句式的运用,语气更强,点出“欺”字,导出卖柑者的论辩,有抛砖引玉之妙。
卖柑者并不忙于为自己辩解,而是先讲“生意经”,说做这种生意来养活自己已非三年两载,而且买卖各得其宜,彼此从无怨言。进而反问作者:“难道到你那里就不满足了?”顿然以守为攻,变被动为主动,一问紧接一问,似旨在说明“为欺者不寡”,亦须见惯不惊。其实又是在借题发挥,辛辣地讽刺了欺世盗名之徒。而最妙的是,于暗中将柑与为官者作了类比,说那些“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表面上“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不都正是金玉其外的表现吗?而其实际上“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更说不上有“孙、吴之略”“建伊、皋之业”,又恰好反映他们的表里不一,败絮其中。文章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文恬武嬉的群丑图,于“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鲁迅《什么是“讽刺”?》)事中孕育出讽刺的生命。最后还让卖柑者指责作者:“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咄咄逼人。全文以作者的真切感触作结。最末的“岂其愤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自是明知故问,意在提醒读者本文旨在愤世嫉邪,托柑以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卖柑者言》以其深刻的现实性见称,同时在语言艺术上也颇具功力。如文中作者的一“怪”,卖柑者的一“笑”,揭示内心情感,突现人物形象。特别是那段妙语联珠的议论,一连串整齐而又跌宕的反问、排比句式,夹杂着众多的语气词(如“洸洸乎”的“乎”)、否定词“不”,以及连词“而”,句句紧逼,层层深入,一气呵成、掷地有声。这些便造成了文章的气势,读来不绝如缕。更不必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高度精粹的语句,则早已成为成语,广为人知。同时,《卖柑者言》还采用了设辞问答形式,而问与答又并无明显界限。问话多半问得新奇突兀,引人入胜;答话则又伴随有尖酸的反诘,形象的描绘,巧妙的比喻,笔势腾挪,实有孟子散文的浩气逼人,感情充沛;以及《韩非子》的鞭辟入里,峭拔犀利;同时,又不乏柳宗元文风的渊放警策,讽谕得体。无论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类比的运用,以及以民风讽世的写法,都明显受到《捕蛇者说》的影响。
此外,卖柑者的形象塑造也引人注目。他的玩世不恭,同流而不合污,给人印象至深。作者将之比为滑稽多致、巧言善讽的东方朔,又设问:“岂其愤世嫉邪者耶?”(按东汉赵壹有《刺世疾邪赋》)其实,这一寓言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全文不过是借人物之口来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而已。卖柑者所指出的盗起、民困、吏奸、法斁、坐糜廪粟,正是对元末社会问题的高度概括,实非等闲之辈所能轻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