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修身》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11 13:30:01 我要投稿!
题解
本篇涉及人性、天命、人的修养、圣贤与众人的区别、仁义礼智信的作用等问题,以及孔子、颜回、董仲舒等历史人物。主要内容是讲修身的重要以及怎样通过学习和修养成为君子。内容与篇名大体上是符合的。
正文
3.1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译文:把培养道德当作弓,把矫正思想当作箭,把树立正义当作靶子,描准了然后发射,发射必然正中目标。”
点评:“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打好基础、“有的放矢”才可正中靶心。因射中目标需诸多要素共同起作用,因此古人也常以射箭设喻,清代袁枚辨析才、学、识及其关系,曾言“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3.9 好大而不为,大不大矣;好高而不为,高不高矣。
译文:向往伟大的成就却不去做,伟大的成就就不可能实现;向往崇高的事业却不去做,崇高的事业就不可能实现。
点评: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说得再好远不如付诸行动。需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大”“好高”却“不为”,便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10 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也哉!
译文:仰望(高空的)天庭星垣然后知道世人所住的地方是多么低下呀!
点评:观圣道,然后知诸子之浅小。司马光曰:“人情莫不好大、好高,而德常小、行常卑,若仰观圣人之道,则知己所守之下矣。”
3.12 或问“仁、义、礼、智、信之用”。曰,“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处宅,由路、正服,明烛,执符,君子不动,动斯得矣。”
译文:有人问:“仁、义、礼、智、信的作用”。(回答)说,“仁,好像住宅;义,好像道路;礼,好像衣服;智,好像灯烛;信,好像符节。住进住宅,顺着道路,穿好衣服,点亮灯烛,拿着符节,(这样,)君子除非不做事,只要做事就会得到成功。”
点评:仁如居宅可以安身,义如道路可以安行,礼如衣服可以表仪,智如灯烛可以照察,信如符契可以致诚。
3.15 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敢问四轻。”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译文:有人问:“怎么样就可以称之为人?”(回答)说:“做到四种庄重,去掉四种轻浮,就可以称之为人了。”问:“什么叫四种庄重?”(回答)说:“庄重的言语, 庄重的行事,庄重的举止,庄重的爱好。言语庄重就会有准则,行事庄重就会有道德,举止庄重就会有威仪,爱好庄重就会有可以显示于人的特长。”“请问四种轻浮(的后果)。”(回答)说:“言语轻浮就会招来忧患,行事轻浮就会招来罪过,举止轻浮就会招来侮辱,爱好轻浮就会招来邪恶。”
点评:同样关于“人”的问答,孔子的人学思想,核心是“仁”,有广泛的道德观念,核心是爱人,待人友善。“仁”的出发点是承认别人也是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和意志,“仁”是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道德原则。譬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9 有德者好问圣人。或曰:“鲁人鲜德,奚其好问仲尼也?”曰:“鲁未能好问仲尼故也。如好问仲尼,则鲁作东周矣。”
译文:有道德的人喜欢向圣人请教。有人说:“鲁国的当权者缺乏道德,为什么他们喜欢向孔子请教呢?”(回答)说:“(就因为)鲁国的当权者并不喜欢向孔子请教。如果(他们)喜欢向孔子请教,那么鲁国早已成为东方的周国了。”
点评:宋咸评:“夫有德者好问圣人,则好行之,今鲁人虽问之而不能用。”因此,从鲁国当权者不用其言的行为可知,他们并非好而问之。
3.20 或问:“人有倚孔子之墙,弦郑、卫之声,诵韩、庄之书,则引诸门乎?”曰:“在夷貊则引之,倚门墙则麾之。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
译文:有人问:“(如果)有人靠着孔子家的墙壁,弹奏郑、卫的音乐,诵读韩非、庄周的著作,那么引他进入孔子家里来吗?”(回答)说:“(如果他是)在未开化的种族的地方就引他进来,(如果他是)靠在(孔子家的)门口或墙边就把他赶走。可惜没成为上身的衣服却变成了下身的裙子。”
点评:司马光评:“上曰衣,下曰裳,遊诸子之门者,本欲学圣人之正道,今乃弦郑、卫,诵韩、庄,圣道未成而更于邪僻矣,安用之?”扬子云竭力捍卫和发扬儒家学说,在他看来,圣典本也,诸子末也。转上为下,舍本逐末者,可惜也。
3.24 上士之耳训乎德,下士之耳顺乎己。
译文:学问道德高尚的人,耳朵愿意听符合道德标准的话;学问道德低下的人,耳朵愿意听符合自己心意的话。
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上士好德,闻而诫之,下士是己,闻而诫之训诫也,苟欲令人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