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中问道》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11 13:28:59 我要投稿!
题解
本篇涉及道、德、仁、义、礼、乐、圣人、法度、无为、形名等问题,以及伏牺、黄帝、尧、舜、周公、老子、庄周、申不害、韩非、邹衍等历史人物。如果对道作广义的理解,即把道看成是贯串在仁义、礼乐、法度等具体思想和制度中的一般原则,也可以说篇名与内容是一致的。但直接论述道的条目并不多。
正文
4.1 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或曰:“可以适它与?”曰:“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
译文:有人问“道是什么。”(回答)说:“道,是可以普遍通达的,没有什么地方不能通达的。”那人说:“会不会走上他道呢?”(回答)说:“走向唐尧、虞舜、周文王的道是正道,不走向唐尧、虞舜、周文王的道是他道。君子走正道而不走他道。”
点评:道无所不通,但有正道、他道之分,正道则为天下所归。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2 或问“道”。曰:“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或曰:“焉得直道而由诸?”曰:“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海则由诸。”或曰:“事虽曲而通诸圣则由诸乎?”
译文:有人问“道是什么。”(回答)说“道像道路又像河流,车船来来往往,昼夜不停。”那人说:“怎样才能找到直道而顺着它走呢?”(回答)说:“道路虽然曲折,但是通往中国,就顺着它走;河流虽然曲折,但是通往大海,就顺着它走。”那人说:“事情虽然曲折,但是符合圣人的道理,就照着它去做,对吗?”
点评:途虽曲而通夏,川虽曲而通海。由此可见,诸子之异端,若能自通于圣人之道,亦可也。
4.6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
译文:老子关于道德的意见,我是赞成的。至于(老子)攻击仁义,废除礼仪、抛弃学问的主张,我是不赞成的。
点评:老子主张尊道贵德, 效法自然,然其愚民主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确实不可取。
4.8 圣人之言似于水火。或问“水火”。曰:“水,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火,用之而弥明,宿之而弥壮。”
译文:圣人的言论就像水火一样。有人问“水火是什么样。”(回答)说:“水,越测量它就越深,越追寻它就越远;火,越使用它就越亮,越保存它就越旺。”
点评:扬子云捍卫和发扬儒家学说,认为“惟圣人为可以开明”“开之廓然见四海,闭之閛然不覩墙之里”。
4.21 狙诈之家曰:“狙诈之计,不战而屈人兵,尧舜也。”曰:“不战而屈人兵,尧舜也;沾项渐襟,尧舜乎。衒玉而贾石者,其狙诈乎?”或问:“狙诈与亡孰愈?”曰:“亡愈。”或曰:“子将六师则谁使?”曰:“御得其道,则天下狙诈咸作使。御失其道,则天下狙诈咸作敌。故有天下者,审其御而已矣!”或问:“威震诸侯,须于征与狙诈之力也,如其亡?”曰:“威震诸侯,须于狙诈可也。未若威震诸侯,而不须狙诈也。”或曰:“无狙诈,将何以征乎?”曰:“纵不得不征,不有《司马法》乎?何必狙诈乎!
译文:惯用诡诈计谋的兵家说:“用诡诈的计谋,不打仗就使敌人的军队屈服,就像唐尧、虞舜。”(回答)说:“不打仗就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是像唐尧、虞舜;杀人流血浸染了脖子和衣襟,还像唐尧、虞舜吗?嘴巴上说是美玉实际上卖的却是石头的,不就是惯用诡诈计谋的兵家吗?”有人问:“用诡诈的计谋和不用诡诈的计谋怎样更好呢?”(回答)说:“不用诡诈的计谋更好。”那人说:“(如果)先生统率全国的军队将使用什么人呢?”(回答)说:“(如果)驾驭的方法得当,那么天下惯用诡诈计谋的人都会接受驱使。(如果)驾驭的方法不当,那么天下惯用诡诈计谋的人都会成为敌人。所以统治天下的人,关键是要慎重考究驾驭的方法罢了!”那人问:“(如果)威震各国,还是需要借助诡诈的计谋的作用去征战,怎么能不要诡诈的计谋呢?”(回答)说:“(如果)要威震各国,需要诡诈的计谋是可以的。(但是)不如威震各国,却不需要诡诈的计谋。”那人说:“不用诡诈的计谋,用什么进行征战呢?”(回答)说:“即使不得不进行征战,不是有《司马法》吗?何必用诡诈的计谋?”
点评:“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因此,以战止战,非为不可,但进攻他国,也需爱护他国民众。君主唯有“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信”对内就能得到民众的爱戴,借以守卫国土;对外就能具有威慑力量,借以战胜敌人。
4.22 申、韩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则狐狸、蝼蚓不膢腊也与?或曰:“刀不利,笔不銛,而独加诸砥,不亦可乎?”曰:“人砥,则秦尚矣!”
译文:申不害、韩非的学说,真是不讲仁义到了极点。为什么对人像对牛羊一样呢?如果对人像对牛羊一样,(搞得田野上尸骨纵横,)那么狐狸、蝼蛄、蚯蚓不是可以天天吃人肉,像人过节一样了吗?有人说:“刀不快,笔不尖,那么特别地放在磨刀石上磨一磨,不也可以吗?”(回答)说:“(如果能)把人放在磨刀石上磨,那么残暴的秦朝应该受到尊崇了!”
点评:申不害、韩非均为法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但法家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甚至“以刑去刑”,不重视道德的作用。吴祕评“申不害、韩非之术,不先教化,专任刑法,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不仁之至。”
4.23 或曰:“刑名非道邪?何自然也?”曰:“何必刑名,围棋、击剑、反目、眩形,亦皆自然也。由其大者作正道,由其小者作奸道。”
译文:有人说:“刑名之学不合乎道吗?为什么合乎自然呢?”(回答)说:“岂止是形名之学,(就是)围棋、击剑、杂技、魔术,(熟练了看来)也都是自然的。(但是)从根本上求自然的是正道,从末节上求自然的是邪道。”
点评:先秦法家把“名”引申为法令、名份、言论,主张“审合刑名”“循名责实”,以明赏罚。司马光评:“若以刑名为非道,则何以能禁民,使自然而止。”各家言论、技艺即便“不足为训”,也有其独到之处,不应一概否之。
4.26 或曰:“庄周有取乎?”曰:“少欲。”“邹衍有取乎?”曰:“自持。至周罔君臣之义,衍无知于天地之间,虽邻不觌也。”
译文:有人说:“庄周的学说有可取的地方吗?”(回答)说:“贬斥欲望(是可取的地方)。”“邹衍的学说有可取的地方吗?”(回答)说:“强调自我把握(是可取的地方)。至于庄周否定君臣之间的正当关系,邹衍缺乏天文地理的正确知识,那就好像是连最邻近的东西也看不到。”
点评:诸子百家皆有可取之处,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宋咸评“言庄周当战国之间,独能不应楚威王之命而终生不仕,故有寡欲之心,此可取耳。”邹衍乃阴阳家代表人物,认为没有万世长存的王朝,这是合理的,但忽视了历史变革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将之归结以神秘的天意,并提出“五德终始”的循环论,这就陷入了迷信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