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发白马·将军发白马》题解,原文,注释,译文

发白马

【题解】

王琦注:《发白马》题始于梁费昶(南朝),其词曰:“白马今虽发,黄河结冰凘”,太白盖之。按:白马,古渡口名,一名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这首诗歌颂了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语言自然流转之中流露出诗人保家卫国的渴望与豪情。

【原文】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①。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②。

武安有震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③。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⑤。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⑥。

【注释】

①“将军发白马”二句:白马,即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旌节,即旌和节,两种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详见《唐六典》。

②“箫鼓聒川岳”二句:聒(guō),即喧扰嘈杂,此喻声势浩大。沧溟,即大海。

③“饮流”句:形容军队人数之多。涸:干。滹沱:河流名,发源山西,东流入河北平原,至天津汇北运河入海。

④“扬兵”二句:谓显扬军威于边地。月窟,指极西之地。此处泛指边疆。略朝那:夺取朝那。朝那: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

⑤“倚剑”二句:谓将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取胜后,刻石勒功。倚剑:所指倚天剑,形容极长的剑。边烽:谓边境烽燧排列,如同山峦。嵯峨:山势高峻貌。

⑥“包虎”句:谓天下太平,不再用武,兵器收藏。包虎:以虎皮包裹干戈。戢(jí):收藏兵器。

【译文】

将军带兵从白马津出发,携带旌和节两种信符,旌旗招展地渡过黄河。箫鼓喧天震撼川岳,声势浩大犹如沧海涌起巨大浪波。

武安县一战,战事浩大,连房屋上的瓦片都被震落了,将士们气宇轩昂,没有易水的悲歌出现。

钢铁般的兵马勇士们就像雪山云涌,兵马之多,一走而过之间几乎喝干了滹沱河水。

将军举兵发起征缴之地在最西部的边塞,之后又转战夺取了朝那城。一举获胜,倚剑登上燕然山,远望边疆烽火台排列如峰峦,连绵嵯峨。

万里之外显得萧条一片,只有五原关内耕作繁忙。那是因为将军用武力扫清了大漠贼寇,才有了收藏起兵器,以虎皮包裹金戈的天下太平。

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