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经典》阅读报告1000字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5-01 16:30:06 我要投稿!
【第1篇】
一个伟人一部书——《鲁迅经典》阅读报告
鲁迅,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可以肯定的说,只要你是一个学生,或曾经是一个学生,这个名字肯定会深深的铭刻在你的脑海里。
他是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革命家,思想家。他崇尚新思想,满怀爱国意识,把爱自己的一腔热血泼洒在文学事业上。他曾是一位医生,但当他意识到中国人民的“病”,不是医学所能治疗时,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他所出国留学深造的医学,拿起和手术刀一样的钢笔,一点点救治人们的心病。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篇散文集,旧名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对过去事情的描述,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比如说《狗·猫·鼠》,开篇便讽刺那迂腐的名人教授打击文学新生力量,为了巩固自己的学术地位,强硬地说鲁迅先生的逻辑思维是错误的,此篇表明的作者对封建礼乐的厌恶,也指出名人教授是个大忽悠。不会将自己所学教给学生,以保证自己不被超越。就像猫教虎一样,只教了扑击,却没有教爬树,让老虎无法吃掉它。这可以说是一种很高明的手法。但对于一个老师来讲,会导致他的师德越来越差。做老师就应该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下一代,让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野草》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其中一部,及其深奥,看了之后毫无头绪,不知写得什么,内容也相当乏味,给人一种悲惨凄凉的感觉,亦不知道暗示了什么,而且读起来特别矛盾。《过客》是我看得较仔细的一篇,是因为其中的一段对话。祖孙俩和一个失忆长征者聊天。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应该是作者在受到艰难挫折时写下的,体现了其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狗的驳诘》极为简短,看了之后,脑洞开的再大,也得不到较深意思,只能浅浅的感觉到,鲁迅先生把嘲笑他的势利小人,比喻成会说话的狗,展现了对他们厌恶。
《彷徨中的呐喊》,又一部晦涩难懂的小说集。与其说作者很彷徨,不如说读者很彷徨因为完全——看不懂。让人心中凌乱,怎么感觉像是天书···什么人血馒头,什么吃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还有古术???整个人都不好了。直到老师提点了点中心思想,说:药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的,是华老栓为自己的儿子小栓寻药—人血馒头,最后还是不治而死;一条暗的,夏雨参与革命被抓砍头,他的血被做成人血馒头给小栓吃,到最后全都是一个死。老师说这件事代表了华夏民族的现况:一些人革命,一些人依然守着旧习俗,毫无改变。国家内部不团结,最后只有被占领的结局。所以作者才弃医从文,去唤醒人们深处的渴望呼声。由此可见《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是指古代的封建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从而对革命产生怀疑。这就更坚定了作者要唤醒他们的信念。《风波》中七斤家因为皇帝复辟而争吵,九斤老太一直说一代不如一代,表明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脱,不能像老太一样,以平常心对待任何社会变动,体现了人民对革命抱有期望,但不坚定,更需要唤醒他们,使他们坚定信念。《明天》表明了单四嫂子的封建,最终导致孩儿短命而亡。表达了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摧残。正如《孔乙己》一样,体现了八股取士是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和束缚,也表明了鲁迅先生对封建体系的深恶痛绝。彷徨的呐喊是人民的呐喊,是坚定信念,坚持革命,彻底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也是对自己的呐喊,让自己撑起唤醒人民的重担,坚定的走下去。
《故事新编》是我最感兴趣的,虽然也没怎么看懂,但相比前面几本着实有趣。《奔月》讲嫦娥埋怨后羿只能射到乌鸦,后羿只好去远处狩猎,却被迫压下一支箭获得一只鸡,归途中遇逢蒙进行决斗,后羿胜归家,得知嫦娥已上天。故事中的嫦娥很坏,颠覆了神话故事的美好,表达了作者破旧立新的迫切思想。
鲁迅,一代文豪,他的文章应该多读多看,才能领悟其中内涵。三周时间对我来说,一遍都看不完,就别说看懂了,以上评论有点瞎编胡诌,请谅解。以后我会详细阅读,体会其中深意。
【第2篇】
彷徨中的呐喊-----读鲁迅经典
近日来,老师在阅览室为我们借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集——《鲁迅经典》,并要求我们认真仔细地在两周内读完,并写成此读书报告。
我原来也是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的,譬如《呐喊》《故事新编》与《且介亭杂文》等等。这一次本来是不愿意再重看一遍的,可是翻了这本书,发现也是有许多文章是原来未读过的,于是也就沉下心来又读了一遍,也有颇多收获。
众说周知,鲁迅先生是我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被列为十大文豪之一,也是中国唯一榜上有名的。鲁迅先生曾经到国外留学,学习医学,后来目睹了中国政治之腐败,人民之蒙昧。于是便依然地弃医从文-----这也颇有些班超弃笔从戎的意思了。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独特,通过叠词的连用与语气词的重复,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鲁迅先生的作品形象典型,很多作品的人物都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比如《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等等。在时光的变迁与岁月的磨砺之下已根深蒂固地印到人们的脑海之中了。
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民族忧患意识,他在黑夜中彳亍,在彷徨中呐喊,在昏暗且漫无天日的腐朽社会中发出一种深情而热切的召唤——也正是因为踌躇的彳亍,这声嘶力竭的呐喊,终于唤醒了沉睡了百年的东亚雄狮,影响了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巨大的指向标意义,无论是他的小说、散文,或是他的诗歌、杂文,无一不在冷静严肃的笔调下透着一种殷切的希望、一个深刻的暗示,以及在彷徨下用不可泯灭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以笔为枪、以纸为盾,与拉扯中国局促不前的势力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
初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在小学时,那是读书仅仅是为了好玩,而并不在意书中的内涵之深刻,内容之深厚。犹记那是我最爱读的是《故事新编》中的《铸剑》,我敬佩于眉间尺舍生救父得孝义,感慨于黑衣人的行侠仗义。现在在看来内容竟有些不同了——眉间尺起初是优柔寡断的,为的一只老鼠的生死而心神不宁;但知道了父亲的死因,为父报仇的怒火便练就了他坚硬的内心——为父报仇,他竟肯毅然的斩断自己的颈项。
在读《铸剑》,我似乎明白了略深一层的东西,隐藏在文字表面下的东西。王的第九个妃子,受尽宠爱,也无法把王的头骨辨认出来,以及许许多多的王公大臣,以及侏儒,无不是一种典型的封建嘴脸,一副攀权附势的嘴脸罢了,他们在王的葬礼哭,不过是假哭,他们只忙着巴结新王去呢。呜呼,这便是封建的悲哀,以权力为中心,以利益为中心,生死、情义种种早被抛在一边了。怎能不使人感到刻骨的含义与莫名的悲哀罢了。再比如《起死》,谁能说庄周不是这样的一副嘴脸呢?打着官腔,打着度生死的名号,实际上也是浮夸与可笑罢了。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这是鲁迅先生所处时代之恶劣,人们并不敢有丝毫反抗,未反抗便已受到的深深的压迫——何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终于有人站了出来,他高声疾呼;他不满所处时代,不满“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于是他疾呼,他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使“躲进小楼成一统”——这才是鲁迅先生的精神,敢于审视历史,敢于嘲讽现实的伟大精神。
“管他冬夏与春秋!”
【第3篇】
鲁迅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他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也家喻户晓。他的作品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想必这也是他在文坛永不衰落的原因之一吧。
他的文章思想深邃,形象典型,风格独特,充满着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民主忧患意识,蕴含着一种深情而热切的希望与召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
在我读过《阿Q正传》之后发现,他的文章正是有着这种特点。他把目光集中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那个封建落后的时代,底层的劳动人民是何等的辛苦。他们必须起早贪黑,日日夜夜地工作,还不一定都够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吃饱穿暖。封建的政治制度,使人们遵守这样那样不合理的规矩。他的作品流露出他对民主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渴望,和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生活在那个时代,鲁迅于上下求索的彷徨中发出的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它划破了冷暗的夜空吹响了向封建社会宣战的号角,祛除了人们精神上的痫疾,审视了人们麻木的思想,带领我们冲破这茫茫黑暗。
鲁迅众多的小说中,我还是最喜欢《阿Q正传》,它不同于其他作品那么哀重,它有着它独特的幽默和洒脱,但不得否认的是,作品的灵魂依旧隐藏着鲁迅固有悲凉。
《阿Q正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让我觉得非常好,鲁迅良好地写作经验使这些描写十分生动传神。例如:“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是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社戏》中的童真趣也令我感到十分有趣。书中鲁迅和儿时的伙伴一起看社戏,偷豆子这些事情,也使我回忆起了儿时关于我自己的童真童趣。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看报纸,每天午休过后,爷爷都会坐在院里的摇椅上看报纸。而我就总是在一旁偷偷观察着爷爷。爷爷戴着老花镜,坐在摇椅上,阳光洒下来,椅子一晃一晃的,爷爷的白胡子在阳光下也仿佛镀上了一层金。我望着爷爷的样子,突然也很向往。想像爷爷那样坐在摇椅上,一晃一晃地带着眼镜看报纸。
所以第二天我早早就吃完饭,跑到院子里,爬上爷爷的摇椅,坐在那里沐浴着阳光,我拿起一旁桌子上摆放的眼镜就开始往眼睛上戴,一开始怎么也戴不上,好不容易戴上了,怎么什么也看不清啊,而且头还感觉晕晕的,我赶紧将眼镜拿下来,嘴里嘟哝着:“什么啊,一点儿也不好玩。”随后,我便躺在摇椅上,一晃一晃地睡着了。孰不知这一幕早已落入了爷爷的眼睛,他的眼里则洋溢着地对我无尽的宠爱与无可奈何。
儿时是快乐的,那时我们无忧无虑,不用想那么多的事情,也不用去为自己的生活所烦恼。但长大以后我们所要考虑的事情也就多了,我们要为我们的未来规划,我们要去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现在的我们就必须好好学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使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好,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而不是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懦弱,任人欺凌。
鲁迅的书中,有好多为生活拼搏的,那些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十分悲惨但却又无比真实。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许多,同时也读懂了许多。我们如果想要未来过得更好现在就必须用汗水和鲜血去开辟那充满着荆棘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