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18(6)

局面伟大,开始便似一部史诗式的长篇小说的,有《哈吉.穆拉特》(一九○二年十二月),叙述一八五一年高加索战争时的杂事.托尔斯泰写道,"其中一部分是我亲历的".在写本书的时候,托尔斯泰正在最能把握他的艺术能力的阶段.视觉(眼睛的与心灵的)是非常完满.但可怪的是人家对于故事并不真正感到兴趣.因为读者觉得托尔斯泰亦并不对此故事真有什么兴趣.在故事中显现的每个人物,正好获得他恰当的同情;而作者对于每个人物,即是在我们眼前显露一下并不有何长久的动作的,亦给他一个完满的肖像描写.但为了要全体,他终于没有什么偏.他写这作品,似乎并无内心的需要,而只是为了肉体的需求.如别人需要舒展他的肌肉一般,他需要使用他的智的机能.他需要创作,他便创作了.

别的具有个人气质的作品,往往达到了悲怆的境界.自传式的作品即属此类,如《一个疯人的日记》(一八八三年十月二十日),追写一八六九年托尔斯泰神困乱时最初几夜的恐怖.参看前文中论《安娜.卡列尼娜》章.又如《魔鬼》(一八八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这部最后的最长的短篇小说,好几部分含有一切最优的特点,不幸它的结局极无聊.一个乡下的地主,和他的农人的一个女儿有了关系,却另外结了婚,和乡女离开了.(因为他是诚实的,他又他的年轻的妻子.)但这乡女"留在他的血液里",他见了她不能不生占有她的思念.她追寻他.她终于重新和他结合;他感到自己不复能离开她:他自杀了.书中各个人物的肖像......如男子是一个善良的,懦弱的,壮实的,短视的,聪明的,真诚的,勤奋的,烦闷的人,......他的年轻的妻子是传奇式的,多情的,......美丽的健全的乡女,热烈而不知贞的,......都是杰作.可惜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的终局放入在实事中没有的道德思想:因为作者实在有过同类的艳史.

五幕剧《黑暗中的光明》,确表现了艺术方面的弱点.但当我们知道了托尔斯泰暮年时的悲剧时,这部在别的人名下隐藏着托尔斯泰及其家人的作品将何等动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萨林特泽夫和《我们应当做什么?》的作者到了具有同样信心的地步,他试着要把它实行.但这于他是绝端不可能.他的妻子的哭泣(真诚的呢还 是假装的?)阻止他离开他的家族.他留在家中,如穷人般过活,作着木工.他的夫人与儿女继续着奢侈的享用与豪华的宴会.虽然他绝对没有参加,人家却指摘他是虚伪.然而,由于他的神的影响,由于他的人格的光辉,他在周围造成了不少信徒......与不幸者.一个教堂司祭,信服了他的主义,放弃了他的职位.一个世家子弟为了人的主义而拒绝军役,以致被罚入纠正纪律的队伍中.而这可怜的托尔斯泰的化身,萨林特泽夫为怀疑所苦.他是不是犯了错误?他是否无谓地陷别人于痛苦或死地?末了,他对于他的悲苦的解决,惟有让那为他无意中置于绝路的青年的母亲杀死.

在另一短篇《无所谓罪人》(一九一○年九月)中,我们还 可找到托尔斯泰最后几年的生活,同样是一个因了无可自拔的境遇而受苦的人的忏悔录.在闲豫的富人之前,有被压迫的穷人:可是他们双方都不觉察这种社会状态的可怕与不合理.

两部剧本具有真实的价值:一是农村小剧,攻击酒的为害的:《一切品之所从来》(很可能是一九一○年作).人物的个极强:他们的典型的体格,他们的言语的可笑,都是描绘真.那个在末了宽恕他的窃贼的乡人,在他无意识的伟大与天真的自尊心上,是又高尚又滑稽的.......第二部却另有一种重要,是十二景的剧本,名:《活》.它表露为社会荒谬的现象所压迫着的善良而懦弱之士.剧中的主人翁费佳为了自己的善与道德情而断送了一生,他的这些情隐藏在放不羁的生活之下:他为了人类的卑下与对于自己的蔑视而痛苦到不堪忍受;但他无力反抗.他有一个妻子,他,秉善良,安分守己,极有理,但"缺少这使苹果汁发沫的一颗小小的葡萄",缺少这令人遗忘一切的"在生活中的跳跃".而他正需要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