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观潮》说课稿
作者:李馨甜 时间:2021-12-22 10:43:40 我要投稿!
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分三个环节具体展开本文的读悟教学。
一、梳理画面,了解动态景的写作顺序
第1步,扩充题目,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事
先从辨析课文中两个带“观”的词语入手——观潮、奇观,辨析“观”字字义的不同,理解这两个词各指什么? 接着引导学生快速阅览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提炼出关键词,对课题进行扩充,说说文章具体写了什么事,由此渗透一般写景文往往一开始点明时间、地点、事件的常识。
第2步,梳理画面,了解文章怎样介绍景物
初读写景文章,学生较关注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较少关注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而表达顺序是文章的文脉,体现作者最基本的行文思路,这种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将文章读成一幅幅画面,从而形成一串连续的画面链:首先是潮来前的江景,再是潮来时看到的潮态,最后是潮过后的余波。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会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的推进,介绍钱江潮的变化的,由此进一步明确,本文是一篇写动态景物的写景文,使学生认识到写动态景物需按照景物的变化过程来作有序介绍。
二、关注变化,体会动态景的描写方法
第1步,定格,明确动态景介绍有重点
请学生快速浏览,思考:文章哪一个画面给你印象最为深刻?学生大都会定格在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因为这两段在动态描写上细致入微,引人入胜,由此引领学生感受到动态景的写作需要突出重点,写出特点。
第2步,列表,发现动态景介绍有层次
我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潮水的文字,交流作者是怎样写潮水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声、形两个角度来观察潮水的变化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炼句子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的表达层次。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横贯”,并联系第二自然段的“横卧”,体会表达的不同意味,从而感受钱塘江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之奇,通过字理分析,理解“浩浩荡荡”从而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第3步,比较,体会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我引导学生发现:在钱江潮前后的描写中,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文章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我让学生读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比喻的效果,如,其中有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我将句子改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骏马在扬蹄飞奔。”让学生在比较体会,同样是用马来比喻,是否可以改换?这两个句式相对比较接近,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辨,最后在讨论激辩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用”战马”更能表现磅礴的气势和紧张的场面。
三、链接材料,总结动态景的独特表达
这个环节通过课外材料的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动态景的写作特点,总结写作方法。
第1步,引用古代文人雅士描写钱塘潮的诗文,让学生简单讲讲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大潮的。
第2步,链接巴金的《海上日出》,让学生比较阅读:同样是写自然奇观,海上日出与课文有什么共同点?在比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动态景的写作方法,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