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教案
作者:安慈 时间:2022-01-20 12:05:20 我要投稿!
0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虎”字,指导书写:部首是虎字头,千万别忘了这一勾哦。
2.给“虎”字组个词,引出爬山虎,介绍爬山虎。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介绍叶圣陶,为什么他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呢?走进课文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检查字词
①三个嫩字意思一样吗?淡、浅;出生而柔弱,娇嫩,跟“老”相对
②弯曲的反义词是什么?
③哪里是茎、叶、叶柄?请学生指一指。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我们可以来看看每个自然段写什么。(位置、叶子、脚)
4.质疑: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爬山虎的叶子呢?学完课文,我们再来探讨吧。
三、了解“连续观察”
1.读完课文,我们就会发现要写出这样一篇文章,需要观察,而且是连续观察。只去看一次行不行?
2.2.是的,作者叶圣陶肯定去看过好多次,就说第二自然段,介绍爬山虎的叶子部分,一些词句就提示我们叶圣陶先生去观察了很多次。你能找出来吗?(刚长出来的叶子、不几天、长大了的叶子)
3.如果叶圣陶喜欢写观察日记,这段话涉及到的观察日记可能有三则。这三天,叶圣陶分别记下了什么?请参照课文后面的观察日记,还原一下。
4.我们来梳理一下,5月3日是刚长出叶子的时候,可能会写叶子的颜色。5月8日呢?5月16日叶子长大了吧,这时候会写什么?
5.经过我们的整理,我们模拟“还原”了一份观察日记,我们来看一看。观察日记和最后的文章比,有什么区别?(观察日记比较简单,课文写得更具体、细致、生动)
6.再读第 2 自然段,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比较生动?
①颜色美
②排列美
③动态美:两个动词用得好,“拂”“漾”是什么意思?一起看一看这个画面吧。多美啊。一起读。
7.通过作者连续的观察,又紧紧抓住叶子的颜色美、排列美、动态买,每一处文字都像精雕细琢过一般,果然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8.除了这个部分叶老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其他地方还有吗?找一找,圈一圈。
四、生字指导
我们也要学习叶老这种连续观察的本领,在写字前一定要观察,这样不容易写错别字哦。观察这两字,你发现了什么?(右边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短竖。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02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在写叶子时,叶老先生通过写叶子的哪些方面呢?
二、学习爬山虎的脚的部分
1.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只观察叶子可以吗?那还要怎么样观察?(扒开叶子去观察脚)
2.想一想,要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应该从哪些方面写?(位置、颜色、形状等)
3.老师带来了三张图,这三张图哪一张才是爬山虎的脚呢?通过交流,圈出关键关键信息,说清楚你选择的理由哦。
4.课文的第三自段中这些话清楚的告诉了我们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5.叶老师先生的用词是多么精准、形象,让我们来读一读,爬山虎的脚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了。
6.读了这三自然段,我们发现这里的爬山虎是静态的,那要写爬山虎爬的过程,肯定要用很多动词,默读第4自然段,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7.交流。其他动词都能理解,为什么这里用“巴”呢?换成别的词不行吗?( 不能换成“粘、挨”等其他词。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
8.再读这些动词,填一填,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9.看视频,体会爬山虎爬的过程。
10.看完视频,再来看叶老的文字,我们发现叶老在仔细观察后,写出的的每一个词用得都是那么精准啊,齐读。
11.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吧!有哪两种状态?分别是怎样的?(没触着墙的、触着墙的)触着墙的又有什么特点呢?(牢固)
12.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变化的过程。
13.学到这里,起初我们的疑问:为什么写爬山虎的脚还要写叶子呢?你有什么想法了?交流。
三、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绿豆发芽
1.课文中用到了哪两种观察方法?
2.看课后资料袋。想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做表格。
3.请同学们开展发绿豆芽的活动,对这种事物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然后写一份观察记录吧!
4.我们可以观察哪些内容呢?看看我的提示。每天拍照,并用文字记录,最后我们可以做成这样的小报哦。
5.期待你们的观察结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