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宫之奇谏假道》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11 08:09:57 我要投稿!
【题注】
僖公二年(前658),晋献公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为礼物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利欲熏心拒不听从大夫宫之奇的劝谏,痛快地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要求,于是晋军十分顺利地侵占了虢国重镇下阳。僖公五年,晋国故伎重演,再次向虞国借道,消灭了虢国后,回兵时又灭了虞国。这篇文章介绍的是第二次借道的经过,突出反映了虞国国君的昏聩愚昧,与宫之奇分析问题的清晰与敏锐。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评:“宫之奇三番谏诤,前段论势,中段论情,后段论理。层次井井,激昂尽致。奈君听不聪,终寻覆辙,读竟为之掩卷三叹。”
清·余诚《古文释义》评:“开首一语提清,以下先论势,次论不情,再次论理。危言正论,总见晋使不可许。虞公弗听而许之,又作去后之谏,而卒亦不悟。是一时最不快意之事,却是千古最快意之文。”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①。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②也,虢亡,虞必从之(从地缘上,对形势做了透辟的分析。这一论断乃一篇之警策,提挈全文)。晋不可启③,寇不可玩④,一之为甚,其⑤可再乎?谚所谓‘辅车⑥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点评:面对严峻形势,宫之奇率先向虞公发出警告,“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一比喻真切生动,犹如晴空响雷,震撼人心。但虞公仍旧执迷不悟,下文宫之奇针对其愚昧言论给予了针锋相对的严厉批评,精辟分析、准确预测了时局的发展,表现了贤臣的风范。
公曰:“晋,吾宗也⑦,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⑧,大伯不从,是以不嗣⑨。虢仲、虢叔⑩,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⑪。将虢是灭⑫,何爱于虞?(驳同宗)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⑬,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⑭?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⑮?”(驳近亲)
点评:针对虞公“同宗不害我”这一谬论,宫之奇列举史实,表明同宗不可靠,近亲亦不可信。强烈的反诘句式,咄咄逼人,犀利异常,真是“文字精透极矣,词锋亦便利极矣”。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⑯”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⑰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引经据典,使论说鞭辟入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屈原“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⑱’又曰:‘黍稷非馨⑲,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⑳’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㉑依,将在德矣(宫之奇的民本位思想)。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㉒?”
点评:针对虞公“享祀丰洁,神必据我”的第二个谬论,宫之奇指出鬼神“惟德是依”,并引《周书》来阐述。而连举七个“德”字,层层演进,环环相扣,具有无可辨驳的气势,“故言之重叠,不惟不见其沓,且反复论辨,亦一步紧似一步。”(林纤《左传撷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㉓(虞公我行我素,宫之奇率族出走),曰:“虞不腊㉔矣。在此行也,晋不更㉕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㉖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简写晋先后灭虢、虞的过程,侧重表现宫之奇的料事如神)
点评:整体看,文中叙事议论交织,重点在以事记言,言详而事略。其中宫之奇的谏说之词,讲究修辞手法,简练意深,说理透彻。正如刘知几所说《左传》:“其言简而要,要事详而博。”
【注释】
①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晋侯:晋献公。复假道:又借路。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虞:国名,姬姓。周文王封予古公亶父之子虞仲后代的侯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ɡuó):国名,姬姓。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号西虢,后为秦所灭。本文所说的是北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虞在晋南,虢在虞南。
②表:外表,这里指屏障、外围。
③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野心。
④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玩:轻视、忽视。
⑤其:反诘语气词,怎么,难道。
⑥辅:面颊。车:牙床骨。
⑦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是同一祖先。
⑧大(tài)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大王: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太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
⑨不从:指不从父命。嗣:继承(王位)。太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虞仲一起出走。宫子奇认为太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⑩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⑪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官府。
⑫将虢是灭:将灭虢。将,意同“要”。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⑬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其:岂能,哪里能。之:指虞。
⑭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以为戮: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唯:因为。逼:逼迫、威胁。
⑮亲: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宠:在尊位,指桓、庄之族的高位。况以国乎:此句承上文,因此省略了“以国”下的“逼”字。
⑯享祀:祭祀。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
⑰实:同“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⑱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所引《周书》已亡佚,这两句引见伪古文《尚书》,下同。
⑲黍:黄黏米。稷(jì):不黏的黍子,黍稷这里泛指五谷。馨:浓郁的香气。
⑳易物:改变祭品。繄(yì):句中语气词。
㉑冯:同“凭”。
㉒明德:使德明。馨香:指黍稷。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㉓以:介词,表率领。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㉔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㉕更:再次。
㉖馆:为宾客们设的住处。这里用作动词,驻扎的意思。
参考译文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会跟着亡国。晋国的野心不能开启,对外国的军队不可忽视。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谚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傍,嘴唇没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这就如虞、虢两国的关系一样啊。”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长子和次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次子和三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收藏在盟府中。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如果晋国爱惜同宗的话,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有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在尊位而使人感到产生威胁,尚且杀害了他们,何况是其他国家呢?”
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鬼神不是只亲近哪个人,只是依据德行。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固定亲近的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浓郁的香气,光明的德行才有浓郁的香气。’又说:‘百姓不能改变祭品,只有有德行的人供奉的祭品才可以充当祭物。’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凭借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攻取了虞国,而能够发扬美德来奉献芳香的祭品,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率领全族离开虞国,说:“虞国不到岁终祭祀(就会灭亡)。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班师,驻扎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俘虏了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