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上·翻译

【题注】

《左传》不仅是一部经书,还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杰出的散文著作,它详细地记载了春秋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的生平行事,全书编集大体依据《春秋》,重点在陈述史事,同时征引孔子的话及当时“君子”的评论,以阐述孔子在《春秋》中提倡的攘夷尊王、劝恶扬善的思想,表明《春秋》的“一字褒贬”“微言大义”。

而《左传》的亦文亦史,也使得其所记人、事均游走在想象与真实的“灰色地带”。作为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记述了郑庄公平定其弟共叔段与母亲姜氏勾结发动兵乱的故事。全文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刻画了郑庄公、姜氏、共叔段、颍考叔等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而郑庄公无疑是最为“灰色”的存在,他究竟是姑息养奸的伪君子,以老谋深算的政治手腕,将亲弟一步步逼上死路?还是忠孝有嘉的君子,被迫无奈才痛下杀手?对此,历代争议不断。

此外,文末母子相见的情节也一向为人称道,无论是颍考叔的机智善谏还是郑庄公的愤怒悔恨,结局的“母子如初”究竟是亲情的羁绊还是政治下的假面……都写得委婉曲致、鲜活生动,开以抒情笔墨写史之先河。

原文

初①(一个“初”字非常简洁地把事件直接引到过去,叙述了一段与现实有关的历史),郑武公娶于申②,曰武姜③。生庄公及共叔段④。庄公寤生⑤,惊⑥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⑦。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⑧,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⑨(制,地在虎牢,形势险要,历代为军事重镇。姜氏为共叔段求封制,可谓“司马昭之心”)。公曰:“制,岩邑⑩也,虢叔死焉⑪,佗邑唯命⑫。”请京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⑭。

点评:寤生本不可控,却成为“寤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根源,进而埋下母子、兄弟之间矛盾的种子。首段简洁,却交代清楚了郑伯克段的历史根源。

祭仲⑮曰:“都城过百雉⑯,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⑰,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⑱,非制也,君将不堪⑲。”(祭仲提醒、劝谏)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⑳?”(共叔段不遵礼制,郑庄公却将话题转移至姜氏,表示需孝顺母亲,故而对共叔段忍让)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祭仲对事件的准确分析和把握)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㉗,子姑㉘待之。”(足见郑庄公城府之深,心思之细)

点评:为兄者,本有规劝弟弟的责任和义务,郑庄公却选择了听之任之,并将之归为母亲“姜氏欲之”。因此,在母亲的偏爱怂恿,兄长的“无奈”放纵下,共叔段继续“有恃”无恐。

既而㉙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㉚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㉛。(公子吕警告、激将)”公曰:“无庸㉜(不为所动),将自及㉝。”大叔又(一个“又”字,逐见共叔段野心进一步膨胀)收贰以为己邑㉞,至于廪延㉟。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㊱。”公曰:“不义不昵㊲,厚将崩。”(不断容忍共叔段的得寸进尺)

点评:郑庄公知晓欲壑难填之理,故而所设陷阱,即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兄弟二人间的权力争夺中,共叔段似暗实明,郑庄公似明实暗,这一事件亦足见郑庄公谋略过人,玩得一手“欲擒故纵”。

【注释】

①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

②郑武公:姓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③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④共(gōng)叔段:共是国名,国都在今河南辉县。段后来逃亡到共,叔为长幼次序,他是庄公的弟弟,因此称“叔段”。

⑤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

⑥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⑦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⑧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⑨请制:请求以制为领地。制,郑国地名,在今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又叫虎牢关。

⑩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⑪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⑫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⑬京:郑国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⑭谓之“京城大(tà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说文》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⑮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

⑯雉(zhì):古代城墙的丈量单位,城长一丈、高一丈谓之堵,三堵为雉。故雉为长三丈、高一丈,百雉为长三百丈。

⑰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

⑱不度:不合法度。

⑲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

⑳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

㉑何厌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宾语前置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㉒为之所:给他安排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排。

㉓无使滋蔓(zīmàn):不要让他滋长蔓延,“无”通“毋”(wú)。

㉔图:除掉。

㉕犹:尚且。

㉖况:何况。

㉗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必定会自己摔跟头。毙,本义倒下去、垮台。汉以后才有“死”义。

㉘姑:姑且,暂且。

㉙既而:固定词组,不久。鄙:边邑。贰:两属,不专一,此指背叛国君。

㉚公子吕:字子封,郑国大夫。

㉛生民心:使动,使民生二心。

㉜无庸:不用。“庸”“用”通用,一般出现于否定式。

㉝将自及:将自己赶上灾难,杜预注:“及之难也。及:本义追赶上。

㉞收贰以为己邑:把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领邑。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㉟廪(lǐn)延:郑国地名,河南省延津县北。

㊱厚:本义是山陵大,这里指所占领的土地广大。众,指百姓。

㊲昵(nì):亲近。这里是拥护、拥戴的意思。崩:原指山陵崩塌。这里指垮台、倒台。

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使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因此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等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以制邑为封地。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东虢国的国君死在了那里。若是封给其他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把京邑封给共叔段,庄公答应了,让(共叔段)住在那里,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城邑的围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规定:大城邑的城墙规模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无法控制(京邑)。”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太叔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滋生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滋长的野草都很难除掉,更何况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您姑且等着瞧吧。”

不久,太叔又命令原属郑国西部、北部的边邑违背庄公听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请允许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他,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臣民有别的想法。”庄公说:“用不着这样,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收为自己的封地,领土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会得到更多民众。”庄公说:“对君不义,百姓就不拥护他,领地扩大,反而会垮台。”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