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闲情赋序》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11 21:53:39 我要投稿!
原文
初,张衡作《定情赋》①,蔡邕作《静情赋》②,检逸辞而宗澹泊③,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⑤,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⑥;并因触类⑦,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⑧;虽文妙不足,庶不谬⑨作者之意乎!
注释:
①张衡,字平子,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定情赋》残文存《艺文类聚》。
②蔡邕,字伯喈,东汉末文学家;《静情赋》,一名《检逸赋》,残文存《艺文类聚》。
③检,约束,收敛;逸辞,放荡的文辞;澹泊,恬淡寡欲。
④荡,放纵;闲正,典雅纯正。
⑤流宕,放荡;谅,谅可、料想;讽谏,婉言规劝。
⑥缀,连接,这里指写作;奕,累;奕代,一代接一代。
⑦触类:连类相及,这里指心思相同而产生感受。
⑧园,田园,指农事;闾,住处,指家务;染翰,以笔蘸墨,指写作。
⑨庶不谬:希望不违背。
赏析
这是陶渊明《闲情赋》前的小序。《闲情赋》是一篇大胆而坦率地歌颂爱情的作品。赋文以对佳人的赞美开始,以对佳人的思慕展开,以愿望不得实现而保持赤诚之心结束。在作者生活的时代,一般“正人君子”是回避谈情说爱的。谁与“情爱”靠拢,谁就是“轻薄淫亵”之辈。正是这种缘故,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认为,《闲情赋》是陶集的“白璧微瑕”。
这篇小序言简意赅地阐明作者何以要写《闲情赋》。首先打出两面旗帜——张衡的《定情赋》和蔡邕的《静情赋》,进而说明,他们写赋言情应尽量约束放荡的言辞,而以恬淡寡欲为宗;开始放荡思虑,而终归闲雅纯正。这样来抑制放荡的邪念,从而有助于讽谏。接着说明,描写情爱的篇章代有所作。诚如明人何孟春所说:“赋情始楚宋玉,汉司马相如、平子、伯喈继之为《定》、《静》之辞。而魏则陈琳、阮瑀作《止欲赋》、王粲作《闲邪赋》、应玚作《正情赋》、曹植作《静思赋》,晋张华作《永怀赋》,此靖节所谓‘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者也。”(《陶靖节集》)最后说明自己“复染翰为之”,同样“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这些恰好说明陶渊明在思想体系上还未能或未敢完全摆脱传统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思想束缚。
不过,在《闲情赋》中,陶渊明对佳人的思慕真诚热烈,对爱情的歌颂淋漓尽致。如此歌咏爱情,中国文学史上除了民间文学,在文人创作中是罕见的。陶渊明是个不慕荣利、傲视尘俗的人。他作为“隐逸诗人之宗”,斗胆写赋谈情也正好说明他的为人。这篇小序,剥去其“传统”的“有助于讽谏”之类的外衣,骨子里说的是,张衡、蔡邕可以谈情说爱,后人也不断地谈说,难道我陶渊明就不可以吗?这篇简短的序文,感情几经变化,文笔几经曲折,层层深入、剥笋见心,堪称一篇优秀的说理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