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夷门歌》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6-05 08:57:03 我要投稿!
夷门歌
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门客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王孙贵胄,达官显宦,或是出于对名誉地位的重视,或是出于对政治外交的考虑,或是出于对权势利益的争夺,往往豢养大批门客。而这些门客也多是负才饱学之士,他们隐遁于乡野民间,一旦受到厚遇,常常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已是妇孺皆知。在这段史实中,信陵君以其礼贤下士、谦恭待人位列战国四君子之首,而大梁夷门监者侯嬴的忠心报主更显名于门客群落。华丽的乘舆穿过喧闹的市井,也穿过人们惊诧的目光。人们不能正视这种特别的对应,英俊的公子与耄耋的老人;青铜的车辕与破敝的衣冠;高贵的左位与卑微的身份。人们费解,作为拥有三千门客的信陵君,何以这般重视一个垂垂老矣的看门人;人们困惑,堂堂魏国贵胄那恭敬的执辔和谦逊的致酒,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悉心维护?还是出于对国家社稷的深谋远虑?
答案出现在魏安釐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57年。就在这一年,秦军大举攻赵,赵都邯郸被这支来自高原的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彼时,惨烈的长平之战刚刚结束,整个赵国正被哀伤的气氛笼罩,而放眼赵国城中,能参与迎战的赵卒更是少得可怜。危急时刻,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妹妹立刻修书一封,请求魏王和信陵君派兵救赵,于是,魏王便派将军晋鄙率十万兵马驰援赵国。就在这个时候,秦王派出了使者向魏王发出了通牒:“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唇亡齿寒,魏国是赵国邻邦,出兵救助理所当然,然而,彼时的魏王却慑于秦威,不敢再发兵救赵,只是将军队象征性地驻扎在了邯郸附近的荡阴。见此情景,身为魏王异母弟的信陵君苦劝无效,找到了正在看守夷门的侯嬴。果然,侯嬴不负嘱托,这位洞若观火的看门人给手足无措的信陵君献上了一条妙计:“吾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录于《史记》中这段文字,闪烁着一位七十老叟的睿智之光,他让信陵君用一颗久觅不得的头颅敲开魏王宠姬如姬的寝宫,继而窃取兵符夺军。这是一个完美的计策,为了保证这条计策顺利实施,侯嬴还为信陵君推荐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市井鼓刀者朱亥。
兵符,是战国时代神圣的器物。有了它,便可指挥千军万马;有了它,便可攻城掠地。当信陵君带着窃得的一半兵符来到了荡阴,他不会想到,当朱亥用铁锤锤杀不知就里的魏将晋鄙,当他手中的一半兵符在与晋鄙的另一半兵符合并成骁悍的猛虎时,会发生如此神奇的效力;二十万秦兵落潮一般退去,赵国之围终于得解,而门客也将他们特殊的作用写进了史书。
英雄没有归程。“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当听说邯郸之围已解,华发满头的侯嬴挥剑自刭,“士为知己者死。”恰如一声洪钟,响亮了世纪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