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过化感寺昙兴上人山院》原文,译文,赏析

过化感寺昙兴上人山院

【原文】

暮持筇竹杖①,相待虎溪头②。催客闻山响③,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注释】

①筇竹杖:用筇竹所制的手杖。因筇竹竹节美观,被视为做手杖的优良材料。

②虎溪头:相传晋慧远法师居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③山响:山谷的回声。

【译文】

傍晚拿着筇竹手杖,在虎溪头等人。催促游客快点走,听到了山的回响,借住的山房傍着水流。野花一丛丛地开得灿烂,谷鸟偶尔在一片幽寂中鸣叫一声。夜晚在空旷寂寥的林子里坐着,吹着那寒凉似秋风的松风。

【赏析】

此诗题中“化感寺”之名尚存争议,宋蜀本作“感配寺”,清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作“感化寺”,《文苑英华》作“化感寺”。在唐代其他人的著作中记载,终南山有感化寺:“邀至京师,游于终南化感寺”(严挺之),《旧唐书》也记载有“蓝田化感寺”之名。

王维与裴迪一起到感化寺游玩并且拜访昙兴上人。此诗前四句描写爬山的行迹:拿什么登山装备、在哪里会合、山中行进、住宿地点,诗歌前四句大体内容如此,但若如此翻译,则恰恰把诗句的精妙处完全错过了。前四句平平敷写中传达出一种游兴。诗人兴致浓厚,“相待”表现出诗人游兴大发,远远将同伴甩在后面。“催客闻山响”一句,仿佛让读者看到一个兴奋的游人,对着山峰玩着回声游戏,顺带嘲弄一下朋友。住宿的山房伴着清幽的小溪,虽然第四句仍然描写动态的流水,但已经为下文对幽静山景的描写作了铺垫。

诗歌第六句“谷鸟一声幽”,以一声鸟鸣突出山谷幽静,笔法巧妙。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已经巧用“一声”,以此为诗歌增加诗趣。“望枝疑数处,寻空定一声”(沈君攸《同陆廷尉惊早蝉诗》)、“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萧统《有所思》)都写得颇有趣味。王维长于以动衬静,“谷鸟一声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手法颇为相近,而各自贴合各自诗境。中晚唐的诗人常常学习前人这种写法,如卢仝《掩关铭》“不如掩关坐,幽鸟时一声”。可见王维作诗既善于学习前人,又启发了后人的诗思。